第1章太平天國的故事 上帝的次子(1 / 2)

太平天國的故事追本溯源,始於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為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洪秀全是近代中國農民革命的英雄,他1814年出生於廣東花縣官祿土布。洪秀全一家是客家人,曆史上的客家人剛毅質樸,富有刻苦耐勞和冒險進取精神,而且很重視教育。洪家雖不是富裕的大戶人家,但對自幼聰慧的洪秀全寄予厚望,節衣縮食送他讀書。洪秀全不負族人期望,學習成績一直很出色。正是因為他學習成績優異,使親友們都相信,洪秀全日後定能科舉成名,興宗耀祖。

而事實卻打破了洪秀全及其家族的幻想。

洪秀全15歲那年赴廣州應科舉考試,沒有成功。由於家境困難,洪秀全再也無法繼續自己的學業,這對他的打擊是很大的。

24歲那年,洪秀全再度赴廣州應試。在此之前,他已做了本村的私塾教師多年。以他的知識功底應該是能夠中舉的,但結果又失敗了。失望之中的洪秀全帶著一本名叫《勸世良言》的基督教宣傳讀物回到故鄉。

基督教是西方世界的宗教,中國人並不信它。隻是由於鴉片戰爭失敗,基督教才在中國較早接觸到西方文化的沿海地區有了一些信徒。《勸世良言》是一本摘取《聖經》中的某些章節,又加進一些中國的生活故事而寫成的傳教啟蒙讀物,主要是勸人戒惡行善。科舉失敗的洪秀全讀了《勸世良言》後生出不少感慨,但他並沒有就此投身基督教而忘記赴科舉取功名。

經過艱苦而又精心的準備,洪秀全第二年又一次赴廣州應科舉考試,結果依舊名落孫山。三次應試科舉,三次都以失敗告終,這對年輕而又有較強功名欲望的洪秀全來說,是很沉重的打擊,因此,這次考試之後,洪秀全得了一場大病,而且一病40多天,經常處於神誌昏迷,言語癲癡,行為怪異的狀態。村裏人都說他瘋了。由此也可見封建科舉製度的害人之處。

而拜上帝教的框架恰是洪秀全在這次大病之中初步構成的。

據史料記載,洪秀全生病期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被一位留蓄金色胡子,穿著皂袍的老人迎上了基督教所稱的天堂。在天堂裏,老人教給洪秀全大量足以戰勝妖魔的真理,還叫人剖開洪秀全的腹部,取出原先所謂帶有惡根的舊心腸,換上一副聖潔的新肝膽。這一切完成後,老人封他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再叫他下凡人世間做“真命天子”。這個奇怪的夢給洪秀全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此病愈後其言行舉止與此前判若兩人。但洪秀全並不因此放棄其對功名的追求。1843年,年已29歲的洪秀全第四次參加科舉考試,又遭到失敗。極度失意的洪秀全重新研讀了《勸世良言》,並將其中的內容與自己的怪夢相結合,從此走上了創造拜上帝教的道路。

應當看到,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的危難,人民生活的貧困,民族的羞辱,這些才是洪秀全走上革命之路的根本原因,而個人的失意是他走上造反道路的推進器。在那時,他的憂己、憂國、憂民、憂時的思想情感是混雜在一起的。

《勸世良言》裏有一位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找不到的真神——皇上帝。皇上帝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皇上帝有個兒子叫基督,他得上帝授權,拯救在魔鬼之手的人間之人。洪秀全把這些說教和自己那場怪夢相附會,認為那位老人就是皇上帝,夢中幫助他追殺各種妖魔的一位中年人是皇上帝的長子基督,而人世間的妖魔鬼怪就是各種偶像。在洪秀全看來,人世間之所以有這麼多醜事惡事,有這麼多災難劫難,這都是因為不信皇上帝教導的結果。隻有崇拜皇上帝,不拜其他邪神,才能改變這一切。

於是,洪秀全遵照書中的教導,向皇上帝祈禱,並用清水淋洗自己的頭部,表示洗除罪惡、去舊從新。同時把村中的偶像,包括書塾中的孔子牌位統統都除去,並且奔走於鄉族間,滿腔熱情地向族人宣傳自己的新發現,勸人受洗禮,遵奉皇上帝。

中國的文化傳統是拜祖先,把菩薩等偶像當做神。洪秀全把過去敬奉的偶像盡行除去,這在當時是很難為人們所接受的,不少人認為洪秀全此舉不過是舊病複發,神經再度錯亂。因此洪秀全在其故鄉的傳教活動成效很小,隻有族弟洪仁玕,好友馮雲山以及少數族人受了洗禮。

洪秀全對外宣稱他是皇上帝的次子,救世主基督的弟弟,是皇上帝派到人世間斬邪留正的真命天子,這就對封建帝王獨稱天子之類的傳統觀念發出了強烈的挑戰。所以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自稱為上帝的次子,是很有革命反抗思想的。

但要把拜上帝教中包含的革命思想向廣大人民講清楚,使人都來信奉拜上帝教,繼而由革命思想轉變為革命的行動,還要做很多艱巨而又複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