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永鎮總兵駐蘆台 道光二十三年增設
統轄鎮標二營,兼轄通州、山永二協,北塘等營
鎮標:左營、右營
通州協:左營、右營
山永協:左營、右營
山海路營,石門路營,蒲河營,樂亭營,北塘營,豐順營,玉田營,寶坻營,張家灣營,采育營,三河營
以下資料引自光緒《順天府誌》
一、順天府境內駐防綠營、滿兵
○鎮標
●通永鎮標中軍兼左營
遊擊一、左營中軍守備一、千總二、把總二、外委四、額外外委四
●通永鎮標右營
都司一、千總二
蘆台汛千總一、把總二
營城汛把總一、外委四、額外外委四 在寧河縣南六十裏
○通州協
副將一
●通州協左營兼中營
都司一、千總一、把總二、外委二、額外外委二、兵二百二十有八
●通州協右營
守備一、把總一、外委二、額外外委一、兵二百二十有五
馬頭汛把總一 在通州東南
馬駒汛千總一、兵四十有二 康熙二十三年裁
●采育營駐大興縣東南二十裏許
都司一、千總一、把總二、外委一、額外外委一、兵一百有八
康熙二十三年置守備以下官,乾隆二十六年移外委一駐白塔村,撥外委一駐王平口。《中樞政考》采育營馬兵七十,守兵四十七117。
青雲店汛駐大興東南十裏 把總一
鳳河營汛駐大興東南八十裏 把總一
白塔村汛駐大興南二十裏 外委一
●三河營
都司一、把總一、外委二、額外外委一、兵一百三十有五
馬坊鎮汛把總一 在三河縣北
●寶坻營
都司一、把總一、外委一、兵一百五十有五
寧河營汛把總一、兵二十有一
南海灘外委一、兵二十有七
●北塘營駐寧河縣東
遊擊一、中軍守備一、把總二
新河汛把總一 在寧河縣南九十裏
《寧河關誌》北塘濱大海,南通山左、東達遼陽,風帆出沒不測。明季築雙壘於海口,駐兵鎮之。每月五至八月,通永鎮總兵移駐北塘,與奉天會哨於天橋廠。
二、永平府境內
以下資料引自光緒《永平府誌》
○山永協駐永平府
副將一員移駐山海關
●山永協左營
中軍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經製外委三員、額外外委四員、原額馬兵一百二十七名、步兵一百四十二名、守兵三百八十九名658,現存馬步守兵四百三十名、例馬二十四匹、營操馬一百二十一匹
左營領哨千總一員、經製外委一員、額外外委一員、馬步守兵二百四十名
頭司把總一員、經製外委一員、額外外委一員
城守汛把總一員、經製外委一員、馬步守兵一百二十七名
寧海城汛把總一員、額外外委一員、馬步守兵六十三名
《馬匹章程》:《大清會典》順治六年題準武職官員騎坐馬皆係自備,名曰例馬,每月照數支領草料。提督準例馬十五匹,總兵官十二匹,副將八匹,參將、遊擊各六匹,都司、守備各四匹,千總、把總各二匹。至兵丁騎操馬,酌量各營情形,或馬步各半、或馬四步六、或馬三步七、或馬二步八、或馬一步九、或不設馬,皆於奏銷案內照各營實在數目開造報部察核。八年,提準副將以下、把總以上每月於應支銀內扣二錢、馬兵扣一錢、步兵扣五分、守兵扣三分,名曰棚扣,存貯營中以備買馬之用。若有餘剩由部核明,於奏銷本內題交戶部充餉。十六年題準官員例馬,副將十二匹、參將八匹、遊擊以下仍各照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