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沈柏回京(番外)(2 / 3)

沈柏說:"等孩子過了周歲再走吧。"

那還有三個多月。

顧廷戈心下微鬆,神色越發緩和,說:"孩子府上會有人照看,你有事要做大可放心去做。"

馳騁沙場這麼多年,顧廷戈知道沈柏這次不會是專程回來探親,但他也不會過問沈柏到底要做什麼事,孩子都這麼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他負責兜著底就好了。

沈柏又說了不少鎮北軍中的變化,顧廷戈聽得很是欣慰,顧恒舟接手後,把鎮北軍管理得很好。

談完正事,下人進來稟報,說顧少飲把自己關在屋裏一天都沒出門了。

今天是周家小姐的滿月宴,這孩子身份特殊,去了難免尷尬,顧廷戈不帶他也很正常。

聽到顧少飲的名字,顧廷戈眼神一暗,沈柏語氣自然的問:"少飲快四歲了吧,現在脾氣這麼大呢,竟然還敢跟爹這麼鬧?"

顧廷戈歎了口氣,說:"這孩子心思太敏感,總是不高興,他年紀太小,我也不好對他動手。"

沈柏笑笑,說:"爹若是不介意,這幾日我幫忙瞧瞧,要是掰不過他的脾氣,還可以帶他去邊關,讓夫君幫忙訓幾日,張駿那小孩兒心思也挺重的,如今在營裏也被訓得服服帖帖了。"

張駿在國公府也住了些時日,顧廷戈挺欣賞這小孩兒的,聞言感歎道:"那孩子能吃苦,也能堅持,好好調教會是個好苗子。"

沈柏點頭,說:"夫君對他比對其他人更嚴厲些。我看像是要培養他做接班人的意思,以後可以再看看這孩子的造化。"

顧廷戈點頭,顧戟聽得無聊,在他懷裏打了個哈欠,顧廷戈忙把他還給沈柏,讓沈柏先下去休息。

顧恒舟的院子空著,一直都有人打掃通風,沈柏直接帶著孩子住這裏,顧三顧四也和從前一樣住院子裏守著。

第二天一大早,沈柏帶兩個孩子回了趟相府。沈儒修上朝去了,府上隻有孫氏。

自沈迎春出生,沈柏送了不少好東西回來,孫氏現在對她沒什麼敵意,吩咐下人準備吃的好好招待沈柏。

沈柏還是跟她沒什麼話說,隻寒暄了幾句,便帶著孩子去祠堂上香。

她娘的牌位幹幹淨淨,還擺在之前的位置,沈柏上了香,對著牌位說了好一會兒話。

快到飯點的時候。沈儒修下朝趕回來,直奔祠堂,他走得急,跨進祠堂以後反倒不知道該說什麼,隻沉默的站在一邊。

沈柏現在做了母親,思想又比之前開朗許多,對沈儒修說:"妹妹生得挺好看的,眉眼都像爹更多點,我看孫氏臉上多了不少細紋,爹頭上的白發也多了不少,你們還是多注意養生,妹妹要長大成人還有十多年的時間呢。"

便是做了母親,沈柏說話還是這個調調。

沈儒修又好氣又好笑,說了她兩句,抱起顧軟軟往外走。

一家人一起吃飯,一人懷裏抱著一個小孩兒,飯吃得有點兵荒馬亂,好在吃了飯,三個小孩兒都犯困要午休,沈柏趁機去書房跟沈儒修談話。

沈柏說:"陛下已經準備推廣女子學堂了,爹可以趁這個機會請辭,讓更年輕的人往上走,也能抽出時間達成自己教書育人的宏願。"

沈儒修掀眸橫了沈柏一眼,問:"你在遠峰郡辦學堂也有一年了,成效如何心裏沒數嗎?陛下要推廣女子學堂,這件事我從一開始就是反對的。"

沈柏跟京中的聯係從來沒斷過,自然知道沈儒修的態度,平靜地說:"遠峰郡的學堂辦了一年,雖然沒有立刻在城中形成尚學的風氣,但也起到了啟蒙開化的效果。爹應該也知道,教育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雖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帶來巨大的改變,卻能在日後形成非常深遠的影響,那影響可能在爹甚至在我自己的有生之年都看不見,但後世總有人會知道的。"

沈儒修歎了口氣,對沈柏說:"柏兒,你去了遠峰郡,已經遠離瀚京的風浪,為什麼還要插手這些事?"

自從有了沈迎春。沈儒修的心態也轉變了許多,他可以把自己一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朝堂社稷,卻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受到任何牽連。

沈柏現在倒是和他年輕時的想法差不多,總想為社稷江山做點什麼。

但這種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哪有那麼簡單?

沈柏明白沈儒修的顧慮,說:"迎春和軟軟還小,爹總不希望她們以後長大了,隻能困在閨房之中,學學女紅、背背女戒,遵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矩,最後連外麵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吧?"

這是男子為尊的時代,沈柏嫁給顧恒舟,這一生就沒什麼遺憾了,但孩子還小,不為他們做點什麼,總是會不放心放手讓他們在這個世界獨自前行。

沈儒修說不出話來,沈柏說:"爹其實放心,陛下也隻是想試著推行一下,並不會采取太過激的方式進行改革引來眾怒,這事隻要慢慢推進。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沈柏的語氣溫和,眸光明亮而堅定,沈儒修沒再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