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襄的真氣遊走於虎符中,就像是遊走在某種猛獸的經脈中,而且隨著真氣的遊走,葉襄還發現了丹田,裏麵居然還有一顆猶如塵埃的暗淡金丹。
收回真氣,他愣愣的想了好半天,愣是沒想明白如何煉化手裏的這枚虎符。
不過當他再看向手裏的虎符時,卻發現虎符表麵的那層暗綠色的銅鏽居然脫落了,露出了裏麵紫銅色的內在,而虎符上的那些花紋也變的清晰起來。
葉襄仔細看了又看,這些好像是一些字,像是很古老的象形文字。
他很想知道這些文字上到底寫了什麼,但不能拿著虎符去找那些專家,於是葉襄收起虎符走出了酒店。
他走了很遠才在一所小學附近找到了一家文具店,在裏麵買了墨汁和一遝宣紙後,葉襄直接回到了賓館。
拓印!
這是古人從石碑上拓印內容的一種古老方法,葉襄也是這麼做的。
將虎符清理幹淨,然後將宣紙裁剪成跟虎符差不多大小的紙張,之後將紙張包裹在虎符上,最後用水打濕等待晾幹。
晾幹後葉襄把酒店的毛巾撕下一點,裹成了個布球的形狀用來蘸墨汁,然後用小布球一點點在裹在虎符的宣紙上按壓。
如此反反複複,經過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個小小的虎符拓本就出現了。
晾幹後,葉襄看著上麵的古怪文字,仔細的分辨著,事實證明他一個都不認識。
畢竟現在華夏使用的文字,是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推行的小篆,而在秦朝之前春秋戰國時期,每個國家的文字都是不一樣的。
現在葉襄看到的文字應該就是當年吳國的文字,看來想要破解有些難度。
不過葉襄把拓片收好,他不準備現在拿出來,在發現吳王闔閭的墓碑前,葉襄不知道這麼多人中,到底有誰能認識吳國的文字。
之後葉襄躺到床上,手裏拿著那枚紫銅色的虎符,越看葉襄越覺得有些奇怪。
這枚虎符本身的銅質非常好,但是春秋時期用的不都是青銅嗎?
可這枚虎符明顯是純銅的,這讓葉襄又開始懷疑起虎符的真假來。
不過這枚虎符內有類似動物經脈一樣的東西,這可不是現代工藝製品能做出來的。
葉襄猶豫著,突然腦海中劃過一道閃光,“激活”它!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總覺的既然這枚虎符中有經脈有丹田,甚至還有一顆小的猶如灰塵的暗淡金丹,那麼如果輸入足夠的真氣,這枚虎符會不會被激活靈性。
興許還能跟小說裏講的一樣,這樣的一件東西有可能會誕生靈智,出現一個器靈!
想到就做,是葉襄一貫的習慣,拿起虎符繼續灌注真氣。
慢慢的葉襄就感覺到手裏的虎符有了變化,低頭看去發現虎符的樣子,越來越像一頭猛虎了,並且整體的形態都在發生變化。
而且葉襄還發現一個問題,虎符就這麼巴掌大,可是葉襄輸入其中的真氣量之大,讓他心裏很吃驚。
他自己的丹田已經夠大的,可是這虎符的丹田似乎比葉襄的小不了多少。
之前被蔣國柱從寒魄冰丹裏抽走了一縷殘魂時,葉襄被帶走了大量的真氣,現在再給虎符輸入真氣,他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
葉襄心裏一邊咒罵太白老頭,一邊一心二用開始修煉補充真氣。
在“道”的傳承中有一條核心的修煉法則,那就是“一鼓作氣可一蹴而成,稍有懈怠將一潰千裏!”
葉襄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在修煉或者煉化的時候,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和能力,否則不要輕易嚐試。
“吼吼……”
一聲聲猛獸的低吼響起,葉襄本能的停手了。
在看向手中的虎符,此刻已經變成了一隻紫銅色的斑斕猛虎,那造型栩栩如生,而且之前虎符身上的文字還在,依舊是老樣子。
葉襄看著手裏這隻變了樣子的虎符,心想這要是拿出去誰能認出這是一枚春秋時期的虎符。
而且葉襄還能感受到,這枚虎符像是活了一樣,他甚至能感受到虎符的呼吸,以及靈氣與虎符體內真氣間的相互流通。
這就是扁諸嗎?
可是這東西也沒有天樞地闕的特性啊!
這上麵沒有一絲的空間波動,更沒有龐大的生機流露。
要知道不管洞天內是怎樣的景象,哪怕是一片死亡之地,但是天樞地闕依舊會展現出蓬勃的生機。
可是這枚虎符沒有,準確的說葉襄布局的這是天樞地闕,更像是一頭活生生的猛虎。
這一刻王哲像是看到了兩千多年前,一頭猛虎在蘇州這片古吳國的山林間奔馳,時不時發出的呼嘯驚奇山林間的飛鳥。一位身披重甲的王手持青銅劍躲在暗處,隨時準備著跳出來與猛虎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