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色好,鳥叫鶯啼!
丁寒離開襄陽府,去了江南地區視察。
錢塘,浙東,浙西,南方福建沿海,這一帶都走了一圈,不是快馬,而是信馬由韁!
各地的官員,都分別來迎接。
官員們都是中央朝廷統一指揮調派的。
但是這樣並不代表著就是清廉的。
大明王朝初建立,百廢待興,一切事物都要從頭做起,經濟發展也是如此,但是,貪汙之風卻又開始滋長了!
丁寒很擔心貪汙的事流行起來。
丁寒知道,當年在原本的曆史線裏,朱元璋是十分痛恨貪汙官員的,甚至剝皮抽筋,把貪官的人皮,套在稻草上,做成人皮稻草人,用以警示後來的官員,但是依然阻止不了貪汙成風!
所以丁寒就很怕貪汙成風。
丁寒再三告誡明教高層人士,別貪汙,千萬別貪汙,丁寒給予明教的這些高層人士的俸祿是很多的。
另外,丁寒定下明教為國教,然後,再以明教的製度往明朝的製度上靠。
也就是說,全國分了三十六郡,這三十六個郡的最高官員,都是中央朝廷直接分封的。然後,領的俸祿,也是和殷天正、黛綺絲等四法王的俸祿一般多。
四個法王,左右光明使,還有彭瑩玉等五散人,依然保持。
不解散!
丁寒想讓明教的這批高層,成立,或者說成為一個有效的監督機構!
監督各個地方政府官員的運作。
丁寒稱帝,各官員飼牧一方,大家相安無事。
明玉珍的大夏國,由於地方比較小,就圍繞著江州一帶,所以,反而比較好管理。
丁寒視察江南地區,主要是看看這一年來江南的百姓過的如何,過的怎麼樣。
哪知道,卻發現了一起特大貪汙案。
貪汙!
這是丁寒最為痛恨的事!
丁寒下令,讓五散人之一冷謙先生為首,徹查此事!
丁寒為此,皺緊了眉頭。
除了大夏國以外,統一全國地區,也有大概九個月了,但是這樣的情況下,貪汙滋長。實在是不是一個好兆頭!
丁寒為此愁眉不展好幾天。
最後的結果是,整個江南地區,這個貪汙案牽連的大小官員是一百多人。
上到一品大員,下到七品芝麻官。
丁寒的製度,主要是沿用了以前的九品十八級製度,另外再加上一個明教的製度。
也就是說,比如一品官員,有正一品,從一品!
而明教是國教,獨立在之外!
但是呢,四個法王和五個散人,全都享受一品俸祿!
五行旗的旗使,享受從一品俸祿!
這樣一來,相當於一品和從一品,人數有點多了,四個法王加五散人是九個,加上五行旗正副旗使,是十個,再加上光明左右使,也就是二十一個人呢!
這二十一個人,他們獨立於九品十八級之外,但是享受正一品待遇。
他們做什麼呢?
丁寒想著讓他們做一個監督機構。
就是整個明教,對整個老百姓的體察,要像皇帝微服私訪一般,體察民情!
明教以體察民情為主!
丁寒是這麼安排的。
這次的貪汙案,也是最初由韋一笑,青翼蝠王韋一笑發現的。
大家一路體察民情,微服私訪,來到江南地區!
然後,韋一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飯館老板對於陌生人來訪,似乎有一點扭捏!
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然後根據這個線索,嚴絲合縫的查下去,發現,是當地的一個縣官,跟土流氓似得,他從三品大員那裏花三萬兩銀子買了個縣官,集合了一幫子打手,幫他辦事。
誰如果不服氣,就給他上那一百斤的大枷鎖!
這一下子,鬧翻天了,說不得,彭瑩玉,韋一笑,都請求教主丁寒嚴辦此事!
丁寒讓五散人之一的冷謙先生,當欽差大臣,去辦理此事。
抽絲剝繭,然後層層的審查,最後居然絆倒了三個二品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