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不如來去隨心,若是因為一些不必要的事而苦了自己就不值當了。
大多數人活著要麼為了“名”於“利”。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名往!也有一些為自己而活,為家國而活的;但卻寥寥無幾。
就像一位遊戲中的人物“李信”所說:“與其在絕望中死去,不如縱情燃燒。”這樣的活法最起碼過的自在。——這是為自己而活,人生雖苦短,但我不留遺憾。
亦如文天祥《過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漢青!”這是青史留名的活法。這種人往往很在乎自己的名聲,死又何妨,留聖名於後世即可。——這是為名而活。一生清廉,生為名死!
亦有名將“戚繼光”的“不為封候意,但求海波平”這是愛國的人,他的一生為國而活,不為王侯位,隻願國家邊疆安寧,生死早已看淡。這種人很傻,卻傻的可愛。
——為國而活之人。這種人在我國邊疆尚有萬萬人之多,他們以血肉之軀鑄上邦大國之威嚴,佑國內億萬民眾,可安居樂業,不憂邊國之患。
亦如清朝的“大貪官”和珅
他在和紀曉嵐中的一對話如下“既然清官鳳毛麟角,而貪官多如牛毛,我和珅不用貪官幹活,又用誰呢?沒有了這些貪官去賣命,我這個軍機大臣就是個屁呀!”在封建社會大背景下,和珅這段話既無奈,卻也很到位。——這乃為利,為國之大利,而犧牲自我。傳聞和珅有三不貪。分別為“不貪科舉錢,不貪賑災錢,辦不到的錢,不貪!”和珅之貪不過無奈之舉罷了。
說了這麼多與我們無甚關係的題外話,現在說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事。
中國立國之根本在於愛國之萬萬民眾。
國若有難,必挺身而出(至於都有誰我就不說了,這個和諧大神,我惹不起啊。)
他們是國家的根本,為國之長存而盡力。
嗯,說說我自己吧。
我呢一無不屈毅力,也沒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大誌向。
這一生隻願兩人相伴,下可生兒育女,上可孝敬父母,閑暇之餘,品茗閱讀,若國有難,我當提三尺青鋒劍,戰死沙場上。
——2020年,5月3日,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