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魯,開出多少地了?”
“哦,五萬多畝。”
“先把番薯種上吧!”
“好!柳心,今年收成還真不錯,不用從蒙古運糧了,咱們能自給自足了!”
“瞧你這點兒出息,咱要把這兒建成一個大糧倉!”
“好,大糧倉!”克魯在柳心身旁附和著,說著說著打起了鼾聲。
“哎,別睡了!”
“啊,沒有,就是眯一下!”
“累了吧,讓你這堂堂的天可汗陪我來種地了,你心裏可有怨氣?”
“嘿嘿,當年什麼苦沒有吃過,刀頭舔血的日子也過過,現在能吃上飯,還有這麼多手下在幹,我就是偶爾的出把子力氣,不算什麼!”
“克魯,謝謝你!”
“謝什麼?咱是一家子人!”
“要是再有個孩子就好了。”
“哎,也不知明遠他們都怎麼樣了,這離關內太遠了,好幾個月才能收到封信。”
“行啦,能通個信兒就知足吧,要是以前好幾個月也到不了,說不定得一年半載的。”
“好啦,吃飯吧!”
……
“大妃,你怎麼不吃了?”
“哦,沒胃口,有點吃不下。”
“柳心是不是又不舒服了,心口又疼了?”
“哦,不是心口疼,從到了這兒心口就沒疼過,今天就是胃裏有點反酸。”
“哦,快給禦醫找來看看,是不是吃壞了東西?”
……
“恭喜大汗,恭喜大妃,大妃這是有喜了!”
“什麼,有喜啦,我們要有孩子了,哈哈哈!”
崇禎二十二年春,克魯和柳心的孩子降生了。
……
“水晶之心!慢點!”柳心招呼著在地上蹣跚學步的兒子。
從孩子出生,克魯和柳心就為孩子的名字而犯愁。是按蒙古的名字取,還是按漢族的名字取,到底是取什麼姓呢,兩個人一籌莫展。最後柳心想起在現代她最喜歡的筆名“水晶之心”,便以此作了孩子的名字。姓什麼叫什麼也無所謂,總之,他就是“水晶之心”。
底下的人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以為“水晶之心”大概就是像蒙古的塔娜、蒙娜、巴圖魯一樣的意思,至於長大了取什麼名字,那是主子們的意思,現在隻要叫“小主子”就行了,可柳心就是堅持叫“水晶之心”。
“你不要總管他,磕點碰點沒事,不能太嬌慣了!”克魯嘴裏說著柳心,可眼裏看著孩子也滿是溺愛的神色。
“大汗,又有一些流民過來了,咱們已經收了幾萬人了,還要收嗎?”塔木過來稟報。
“收,正好過幾天是水晶之心的兩周歲生辰啦,放出消息,擺流水席,馬上就要過冬啦,讓山林中那些吃不飽飯挨凍的人都出來吧!”
崇禎二十四年,大清國所有的遺老遺少,不論是囚犯、盜匪、賤民、兵勇,隻要是還存活於世的,都被蒙古天可汗收攏了。
鬆花江北岸,原來僅僅是一排排住房,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頗大的城市,擁有居民十二萬,開墾土地一百五十萬畝,玉米畝產達到了三百五十斤,不但供應了本地,已經開始向關內和蒙古輸出了。
……
“大妃,關內秦家帶著人趕到了,有好幾萬人呢。”
“好,來支援我東北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