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應該說,像李國成這樣的“老自”,代表的是,是這樣的一個群體——年輕的時候,他們大多因為現役、因為地處邊遠,更因為生活麵狹小和基本可以預期的兩地分居的緣故,在麵臨婚戀擇偶的時候,被自然而然地拋在了一個社會主體生活邊緣化的地帶;及至中年,又因為麵臨回歸地方,在事業上被擱淺在了一個等同於“畢業生”的新起點上。而真正回到地方,對於“老自”們來說,無論當初是他們自己要求走的,還是組織安排走的,在相當時期內都會經曆一個痛苦的過程——這其中,既參雜了與部隊十幾年、幾十年情感的難以割舍,還有離開組織歸為個體後斷奶般的無所依靠,更有正值盛年突然閑適下來的無所適從和對未來不可預知的忐忑和迷茫.......
是再一次因生活事業、身份及心態的改變,被時代再次擱淺在前行的路上?還是經過調整,邁開步伐努力追趕時代的節奏?相信對每一個“老自”來說,都不會隻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但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各位“老自”能像書中描寫的李國成那樣始終保持withstand的姿態,放下“曾經的自己”,培養一顆願意為了明天更好而不辜負生活的年輕的心。
真心祝願,各位“老自”一切向好!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能帶給您哪怕丁點兒的感觸或者共鳴,我想,都值得我用十分的喜悅去做一次永久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