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總章,即總萬物而章明。
當然,我這沒那麼嚴謹,又不是寫出版物,寫專業曆史文獻,隻是隨便介紹一下曆史背景。因為零點後就要發書了,突然想到可能會有很多書友對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曆史不太了解,隨手來篇雜文簡單攏統地一。
以便書友們更好地閱讀,書中盡量避免一些大段解釋。我寫得累,書友們不感興趣還看得累。這裏先一下,以後看到相關情節了,還可以再回頭來看看,這個發在作品相關,不算正文。
時間緊,我是想到什麼就什麼了,一些重要內容一時也給不出具體數據,翻資料很頭疼,按我記得的東西吧。
一、開篇語
寫這本書是考慮過很久的事,因為寫中唐的實在太少了,感覺可能會撲街,但故事在腦中生成,揮之不去,還是寫出來吧!
本來,我的第一本書《獵驕》就是寫中唐、《狂野大唐》是寫晚唐,但是因各種原因都寫崩了,痛心啊!因為那時沒寫過網文,也沒什麼寫長篇的經驗。
所以,現在資料是很多的,加上一本書的經驗積累,完美收官不在話下!
上一本書《朕的霸圖》差強人意,寫的是人物的崛起。
那麼,這一本書《元和長歌》就是大人物的遊戲了。
全書亮點著重於人物的刻畫,情節的精彩,我希望能寫成代表作,就看發揮得如何吧!不然這一生就過去了,啥時候能上個福布斯啊……
哈!吹牛了!
故事背景是中唐,開始於元和四年,主角定位為唐憲宗次子李惲,未封親王前,原名李寬。
這個不是人物了,但大唐的皇子死亡率超高,憲宗次子在曆史上,也是在“元和宮變”時被殺的,但死得很冤啊,有沒有!唐憲宗更是令人惋惜同情的悲情帝王了。
揭開曆史這一頁的神秘,我們會看到什麼?
腹黑、權謀、熱血、遲幕的英雄、憤怒的帝王、悲情的美女、無良的文人、陰雲重重的大明宮、混亂的時代、新生孕育的事物,但這都隻是佐料,並不是立意和主題。
新時代的我們要的是什麼?從曆史裏看到正能量!
所以,其實還是逆襲,皇子的高身份地位,照樣也可以玩等級升官流,喜不喜歡,書友們還是看看再吧!
二、時代背景
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大唐憲宗李純已即位四年。當然,憲宗是廟號,駕崩後才上的。
此時,吐蕃赤德鬆讚在位,因國內矛盾加劇與大唐關係緩和,雙方還在邊界交換戰俘,互通使者頻繁,甚至還進行了互市。
回鶻,前回紇宰相兼大將軍吉幹迦斯的孫子保義可汗在位。
大概是元和四年左右,由回紇正式更名為回鶻,因為這之前幾年,回紇政權已發生了更迭,由回紇汗族藥羅葛氏轉到了夾跌氏、吉幹迦斯的手裏,和平過度,但也埋下禍根,漠北黠嘎斯部族在悄然坐大。
前回紇汗位更迭頻繁,遠嫁回紇的鹹安公主也跟著四次改嫁,元和三年病逝,後來回鶻遣使長安請婚,未獲得唐憲得準許。
這一時期,比較有趣的是,唐、吐蕃、回鶻都是最後的雄主在位,都在為解決內部矛盾傷透了腦筋,不過,遊牧民族奴隸製政權生存力更弱,最後都先大唐一步而崩潰。
總體來,吐蕃和回鶻都是大唐藩屬國,因為吐蕃讚普和回鶻可汗即位,一般都會到長安請求冊封,以獲得正式的名義,否則可能導致大位不穩,統治崩盤。
這一點在回鶻體現得更加明確,吐蕃則主要是與唐關係良好時會請求冊封。與大唐矛盾爆發戰爭,則是意圖將內部矛盾對大唐轉移,以獲取更多資源平息內部權臣的貪欲。
尤其是安史之亂後的趁火打劫,使大唐失去整個西部,河西、隴右大約有百萬人口因失地而變成吐蕃戰俘或遺民奴隸。
最後,還有一些藩,如渤海、南詔、契丹、奚、霫、室韋、黑水靺鞨等,都與大唐有一定朝貢關係。
總之,敵友關係因時勢而變化,但大唐宗主國的地位一直都是被認可的。
二、安史之亂後藩鎮降而複叛的問題
這類問題主要發生在河朔三鎮,即幽州盧龍、趙州成德、魏州魏博,這三鎮最為頑固,其次是青州平盧、徐州武寧、蔡州淮西。
因為這些節鎮轄地有一個共同點,曾是唐初安置高句麗、奚、契丹、粟特、突厥等遺民,或是內附的,總之都是內遷安置的雜胡,但顯然治理成效不佳,最後都成了禍亂的根源。
武則萬歲通年間,契丹孫萬榮、粟末靺鞨人大祚榮叛亂,就是以高句麗遺民為主力,最後建立渤海國,形成叛亂裂土立國的第一個政權,雖仍是大唐藩屬國,但這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當然也有歸化的胡將進入唐帝國高層,為李唐做出貢獻的也不少,而未能躋身高層者,比如節鎮牙兵,幾乎每個節鎮每次兵變,每一次擁下挾上,都有這些歸化的雜胡兵將參與其中。當然也不盡如是,隻是在這些節鎮發生的較多。
胡人好利而忘義,利益在前是不擇手段的。史書文獻上這種事例和觀點是多如牛毛,就不一一舉例明出處了。
但是,李唐並沒有警惕這個問題,時人似乎並沒有人去總結,元和三年還有一支沙陀人歸唐,沙陀雖稱西突厥別部,但其實是匈奴人後裔,先是安置在朔方,然後由範希朝帶到定襄。
四、宦官問題
是誰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好吧!都知道是司馬遷!不過他不是閹黨。
那詩不知道誰寫的,貼來大家看看,倒還算公允。
閹黨諸公好古風,行止無愧褒貶空。
立馬橫戈胡虜潰,摐金伐鼓狄夷崩。
焚琴煮鶴萬民飽,花間問道下同。
清談高論俱豎儒,負劍挾弓有廠公。
起來,宦官們的權力,其實是皇權的延伸,曆史上東漢以後,每個王朝末世,必然是宦官大行其道的時候。要宦官們與文武官僚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沒有下麵……不要笑啊不要笑!
還有,因為生理缺陷,他們的人生追求與正常官員們會有些不一樣,所以,他們更熱衷於權力。
不過唐朝宦稍有不同,因為閹割手術不成熟,沒割幹淨,宦官們大多不是鴨公嗓,還很有男人樣子,甚至相貌堂堂。
唐朝宦官的出身可不一定是窮困人家,有些醉心於功名的不良人,娶妻生子有家室了還自宮去做宦官,還有世家豪門旁支庶出的也去做宦官,但一般這會為世家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