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太極夢》7千裏姻緣
一九六九年末,文革尚未結束,阿猷在趙丹主演的電影《青山戀》所在的地方,嵐下公社夏墩大隊插隊,該大隊建了一個三百千瓦的水電站,但無人懂得發電技術,正好阿猷和他的兩個男同學都是電力中專學校畢業的知青,負責每天傍晚和淩晨開機發電,給大隊幾個村和夏墩林場供照明用電。
夏墩林場就是趙丹主演的電影《青山戀》所在的林場,故事發生在1959年春天,五十多歲的老紅軍路春懷著建設社會主義的滿腔熱忱,複員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家鄉。在浩瀚林區,他準備創建伐木場。路春的家鄉是革命老根據地,老戰友詹國才和烈士的女兒山雀,積極支持他的建場工作。不久,伐木場來了一批上海知識青年。路春對這些知識青年寄以厚望,並以勤務工的身份親自端茶送飯,熱情照料。知青們到場後特別想見場長,與他談談自己的誌願和理想。結果,他們就在老路麵前批評場長有官僚主義,沒想到老路就是他們的場長。路春考慮到青年們初到林區,首先要提高他們熱愛林區的思想,他處處以身作則,對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還派山雀擔任上海青年組組長。山雀的父母當年在紅軍撤走後,被反動派燒死在伐木場的一棵大樹上。小山雀由黨和群眾撫養長大,她是人民公社的優秀共青團員。開始,這批上海青年熱情較高,山雀的組長工作做得比較順利,特別是與徐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這批青年在思想上出現分化,有些人對伐木場的工作有正確認識,能夠安心工作;有些人則輕視體力勞動,強調個人才能和興趣,不安心工作。經過路春的不斷教育和幫助,多數上海青年的思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少人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徐英調到氣象台工作,寄望被聘請為工人上技術課。伐木場為提高運輸能力,計劃在兩山之間建一座橋梁。寄望用自己學過的橋梁學知識,畫了一張水泥鋼骨的大橋圖樣。工人們認為這種橋基太大,不適合實際需要,建議修一座木結構便橋。寄望不相信工人土法木結構架橋方法,思想情緒低落,結果在運木料時,因粗心造成了翻車事故。寄望對自己的錯誤未能汲取教訓,並勸徐英跟他一起回上海。徐英對他提出批評,他十分任性地拒絕了徐英的善意勸阻,擅自離開伐木場。當他走到山雀父母犧牲的大樹前,想到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不惜犧牲一切,思想上展開激烈鬥爭,開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時山雀趕來,把他帶回伐木場。路春和工人們修建的大木橋完成了,一輛輛運木車安全快速地從這個山頭運到那個山頭。這座橋的建成給寄望很深刻的教育,使他認識到勞動實踐的重要意義,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把青春獻給林區。在路春領導下,伐木場大批青年茁壯成長,鍛煉成材。五十年代大批上海知識青年在浩瀚林區鍛煉成材。
阿猷決心像上海知青一樣紮根山區,但是1971年9月發生了“林彪叛逃事件”,中央發文,有專業知識的大中專插隊知青全部分配到工廠企事業單位工作,阿猷被分配到劍州供電局變電站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