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腿子找麻煩(1 / 3)

在床上躺了一個上午,中午在廣陵王府用罷午飯,李淳不知去了哪裏,秋娘和阿桑哥打了招呼,說要去國公府,事先得了知會的阿桑哥並沒阻攔,而是叫上了一名眼生的車夫送人。

國公府那邊,杜榮遠、杜榮和兄弟倆早朝時候都得知了刑部大牢失火一事,到了中午都沒見秋娘回來,剛派人到龍泉鎮去找人,她便上了門。

想當年杜沁家那也是了不得的存在,一起來源於杜沁的戰功。

想當年收複長安開始,以杜沁為先鋒。

長安叛軍10萬列陣於唐軍之北。

叛將李歸仁出陣挑戰,唐前軍迎擊,擊退李歸仁部,逼至安軍陣前。

安軍全力反擊,唐前軍稍退,安軍乘勢逼進,唐軍抵擋不住,自相驚亂,安軍爭搶唐軍輜重。

杜沁見部眾潰亂,高喊:“今日不以身餌敵,軍無遺矣”。

他脫去戰袍,坦胸露懷,手持長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叛軍當其刀者,人馬俱碎,連殺數十人之後,唐軍方穩住了陣腳。

他立即整頓隊形,率前軍各執長刀,如牆推進,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杜沁親弟為救其裨將,被叛軍射中眉骨;垂下的眼皮遮住了眼睛,他拔出箭,扯下眼皮,血流滿麵,仍忍痛力戰。

此時,安軍埋伏於陣東的精騎,企圖襲擊唐軍側後。

唐軍偵騎發現後,杜沁帥軍抵禦,一舉將其大部殲滅;杜沁帥軍接著又迂回至安軍陣後,與唐軍主力前後夾擊安軍。

雙方自中午一直廝殺到傍晚,唐軍大獲全勝,殲叛軍6萬餘人,安軍大敗,潰逃長安城內。杜沁判斷安軍必將棄城逃跑,多次率部追擊。

不說曆史,再說現在,兩家夫妻都在,四個人圍著她先是勸慰了一番,提及死去的杜智,大位長輩都是當場落淚,杜榮遠一口一個有負杜老爺子的囑托,竇氏拿帕子捂著嘴,哭聲最大。

杜智因是犯的死刑,屍首交由刑部掩埋,一家人便商量拿了杜智生前衣物,在寺廟找位高僧做回超度,此後再論立衣冠塚之事。

講到最後,才由杜榮和提出,要讓秋娘搬回來住,趙氏和竇氏都開口留人,一個說家裏有杜書晴在,她們姐妹兩個也好作伴,一個則說自己無兒無女,自此便會將她當做親生的養待。

這提議卻都被秋娘婉拒了,本來他們都還不依,說她一個小姑娘家的自己怎麼過活,可卻被她一個恰如其分的理由正中紅心。

\"伯父,伯母,秋娘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好,憐我現在孤身一人,可是你們想想,白家眼下是當死去的大哥作殺人凶手,保不齊是還沒解了怨氣,前陣子鬧的,這京裏人多知道我們母子是'外來的',並非正宗,因此多不會為難咱們杜家,可若我跟你們任誰一家過,都會被牽連。\"

竇氏和趙氏本是因為那筆杜智帶走的家產,才堅持接回秋娘同住,聽她這麼一說,得失之間一徑衡量,當場便歇了火,也不說什麼姐妹作伴、無兒無女了。

而杜榮遠則要思慮的遠些,他眼下頂著懷國公的爵位,不得不替杜家的未來謀出路,眼下杜智已死,拋開杳無音訊的杜俊不談,竟是又成了後繼無人之狀,再被白家打擊一番,說不定他們這一脈就要斷送。

因此,到了最後便隻剩下杜榮和一人還在勸說秋娘,\"秋娘,你說的這些二伯都明白,可是你也替你自己想想,你一個姑娘家的,眼著著就要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這沒有個娘家撐著,你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