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走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母女兩人都沒有說話,直到火盆裏的木炭將要燃盡,大周冷氣逐漸又迎了上來,杜氏這才緩緩回神,但見秋娘一副愁眉緊鎖的樣子,在那孩童的麵龐上,竟是讓人覺得可笑多過擔憂。
杜氏緩緩開口:\"秋娘,這倒是娘連累你了。\"
秋娘忙接道:\"娘說的什麼話,怎地就連累我了。\"
杜氏歎了一口氣,道:\"若不是那日我行為過激,想必也不會招那王氏二人記恨,又怎地會令那王媒婆想要來陷害我這個生人?\"
秋娘搖頭,坦言道:\"娘你當那日你好言相送,人家就不會找咱們麻煩了麼,我看那倆人皆是小肚雞腸的,王氏更是一開始就不待見我們家,你對她再好怕也無濟於事,李小梅不就是這樣麼,咱們對她也算仁至義盡,可她卻照樣恩將仇報。\"
杜氏聽她一口一個成語,講起話來條理清晰,也不見怪,自己這個小女兒聰明她也不是第一天才知曉,如此情形下,兩個兒子也不在身邊,她又是這禍事的當事者,都道當局者迷,她現下是怎麼也想不出個應對之策的,於是便問道:\"秋娘,你說,咱們娘倆如今可要怎樣是好,娘是沒有半點主意了,唉。\"
秋娘被她問起,就想起自己先前的幾個計策來,可是聽了李小梅的話後,這些個點子又都被她否決了。
那王媒婆確實精明,照她所講,李鎮長一旦知道實情是必會搶了杜氏進門的,不為別的,單是杜智一事上,他若放手,待杜智真混個功成名就回來,難免與他難堪,相反娶了杜氏就再沒後顧之憂了,反而會多個有本事的兒子出來。
如此一來,但凡有腦子的都知道怎麼選,那李鎮長能夠混到現在這幅光景也是個精明的人,加之有那王媒婆作梗,節度使撐腰,想要善了,不是一個難字,而且是根本就不可能。
杜氏見秋娘不答話,也知事情為難,暗道自己竟是慌不擇路,把這難題丟給自己還不滿三歲的小女兒,就算平日她表現再為聰穎,也畢竟是個孩子,怎地知道大人們心裏這些個彎彎道道的。
\"秋娘,莫再皺眉,想不出就不要想了。\"杜氏伸手輕輕將坐在床邊的秋娘攔在懷裏。
秋娘將頭埋進杜氏胸前,嗅著她身上淡淡的暖氣,好半天才又抬起頭,迎上杜氏望著她的雙眼,道:\"娘,你是不會嫁給那個李鎮長的,是不是?\"
杜氏點頭,\"娘是死也不會改嫁的,可是,現今卻由不得我們那。\"
秋娘深吸一口氣,退出杜氏的懷抱,一雙小手按上杜氏放在被子上的手背,正色道:\"娘,不如咱們走罷!\"
\"走?\"杜氏卻是一時沒聽出她話裏的意思,反問道。
秋娘點頭說:\"對,咱們走,離開這裏,他們找不見咱們,自然就沒事了。\"
杜氏臉上這才浮上一道驚色,\"你是說,咱們逃了去?\"見秋娘又點頭,她這才搖頭道:\"逃到哪去,家中尚有田地鄭產,我們走了,這些東西可都帶不走。\"
\"娘,這個時候您還顧及這些麼,那邊可是說了開春就來接人,這也沒幾天了,咱們把能賣的都悄悄處置了,然後就離開,不然您還真等著嫁給那人麼。\"
秋娘的思想是現代人,又知道曆史的安排,當然不會乖乖的接受命運的安排了,她又自恃有幾分特殊本領,自然也不怕換了環境活不下去。
況且眼下卻是騎虎難下之局,唯有避其鋒芒才能逃過一劫,離開隻怕是唯一的辦法了。
杜氏聽她說完,便不答話,秋娘也不逼迫,知道她是一時舍不得這些田產,想來當年杜氏初來乍到,必是受了許些苦才有後來秋娘來時的安定。
\"娘、娘實是不願意嫁那人。\"杜氏說這句話是,心中卻是愧疚無比的,她現今也知道如若自己堅持不嫁那也隻能帶著女兒離鄉背井了,介時又不知道要過上多久的苦日子,她倒是吃過苦的,可就是心疼自己年小的女兒,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娘,您不願意嫁,那便不嫁,咱們離開,行麼,秋娘也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見杜氏神色鬆動,她又道:\"娘,您還記得那個妾家的兄弟麼,單憑這點,那李鎮長就不是什麼好相與的,若是您真嫁過去,哥哥們又不在家,您和女兒指不定受什麼罪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