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表白(1 / 2)

大學生杜秋月很喜歡一首唐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她讀了好幾遍,心裏一陣的懊惱

她喜歡一個男同學,可是一直不敢表白。哇靠,古代的人都這麼勇敢,作為現代人的我是不是應該更加勇敢呢,那麼,這個是必須的秋月心裏想到。

自習課上,燈火通明,杜秋月合上課本,來到這位男同學麵前說,“我喜歡你。”沒想到哪位男同學說了一句,“抱歉,我不喜歡你。”教室內一陣的哄堂大笑。

杜秋月滿臉通紅跑回了宿舍。

真是太丟人,杜秋月拿起那本唐詩三百首,再次翻到了勸君莫惜金縷衣的頁麵,再次仔細的看了注釋,愛情到來時一定要勇敢的去追求,一定要及時收獲愛情,該出手時就出手。反複的看了幾遍,接著看了詳解。1、珍視眼前人:趁著青春貌美多加憐愛,莫待青春逝去,容顏衰老時歎惋、憾恨。2、珍惜現時所有:人皆有一種陋習,總惦記著鏡中月,水中花,沉湎其中,迷失自我。等到失去本身擁有時,痛苦,惆悵。其實,與其陷入虛幻,不如活得真實。身邊的一個微笑、一聲祝福、一次邂逅、一世親情,甚至是失敗、病痛、挫折、磨難,如果我們能少一些偏執,多一些感動,生活並不如所想的艱難。3、惜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還有什麼比時間的流逝更讓人哀傷。向天再借五百年,隻能是期望。

看著詳解,杜秋月發了呆,接著她隨手拿起桌子上的盒子摔在地上,“我恨你,金縷衣的作者杜秋娘。”“刷”的一下,杜秋月就穿越到了唐朝杜秋娘的時代。

聽說新皇始登大寶,鄉野之間最近也暗地裏頻繁說道一些朝廷的事情,所以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東拚西湊,她確定自己穿越到了一個農家,有兩個哥哥杜俊杜智。

已經完全確定了這個年代雖然是唐代,但是絕對不是她所知的那個唐代,盡管曆史極其雷同,但依然有所出入,她也大大的放下心來。

大的時代路線並沒有改變,但細節部分卻差了很多,比如說當今聖上是李誦,他的父親是李適,沈珍珠的兒子。

清楚了這一點後,她倒反而放下心來,時代的主軌同她已知的曆史還是一樣的。這是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從它的繁華到衰退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不用擔心戰亂引起的民不聊生,畢竟她現在身處農家,作為社會底層自然是最容易在戰火中被犧牲的一部分。

這幾日開始收成,杜氏總是帶著二兒子去田間監工,以免顧的那些個外村人偷奸耍滑昧自家糧食,每晚拿牛車拉了糧食回來,準備等到官府來人收糧再一起賣了。

這個時候的農民種的糧食每年都有官府派專人來收,如果農戶想省點功夫,一般都是直接賣給官府換些銀錢,有的也寧願拉糧到別的地方賣給糧食鋪子多賺幾文。她家以往的產量都是直接賣給了官府,今年杜氏也隻餘了一些打算去碾成麵粉子用來給秋娘當日常主食。

家裏分工十分明確,兩個哥哥雖然都到了讀書的年紀,但杜氏本身底子不薄,讀書識字都是她親自教的,現在又多了一個秋娘。因杜俊本身就不喜文章,從去年起每逢雙日都在鎮上的一間小武館打雜順便學些拳腳,而杜智聰敏好學一點就通,因此每天早起去山邊放牛吃草順便看書自習。她家裏是有一頭耕牛的,這牛還很壯實,經常有些一個村裏的婦人來借牛做套車趕集去,杜氏也不含糊,雖然經常把牛白白借給他人,但也總托那些人幫忙買柴稍東西之類的。

至於那個據說得病死了的爹,秋娘雖然好奇但也不會去主動提及這個似乎被母子三人刻意遺忘的人,她畢竟穿過來不到月餘,現成的一家三口還正在慢慢適應中,死人就更別提了。

平日杜氏到是不大外出,開始收糧之前都隻在家裏做些女紅補貼家用。天氣逐漸變熱,杜氏也給秋娘脫了襖子換上了短襦,雖然是粗布但也透氣舒適,杜氏的女紅好的出奇,對作為新時代人類穿習慣了機器製衣的她來說,這自製的成衣雖然料子不好但樣式卻簡單大方。又留神了旁的村民穿著,愈發覺得杜氏不簡單,她的針線和手藝到趕得上專業培養出來的繡娘了。想來之前她的夫家也肯定是有幾分本事的,不然怎麼能娶到杜氏這樣既會過日子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婦人。

雖然好奇杜氏的婚姻來曆,但秋娘更眼饞的是她那一手好繡工,要知道那可是正兒八經的蜀繡,她這個滿口關中嗆的娘可是蜀繡一派的傳人,從大歲開始拿針線,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年的光景了,放到現代那可是媲美大熊貓一樣的存在了。

話說前陣子秋娘就纏了杜氏教她針線,開始的時候杜氏怕她磨壞了手指不肯,但到底經不住她軟綿綿地撒嬌,應付地給了她繃子和針線教了她點簡單的東西,隻等她過了新鮮勁兒自己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