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手術(1 / 2)

亞德裏恩的事情很快在醫學院就傳開了,醫學院院長還給亞德裏恩辦法了優秀誌願者的徽章,而且還在下一屆的新生報告會上發表了演講,這對於一個剛剛入學一年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榮譽了。這使得他更加的熱愛自己的事業。

演講中亞德裏恩曾經說過:“一個醫生他天生的職責就是治病就認,這都是與與生俱來的。既然選擇了醫學就要把自己的每一個細胞裏麵都注入愛的力量,去關愛病人,去治療他們。隻有通過這樣,你才能感受到你的生命在延續。”

這也是亞德裏恩一直以來遵守的人生信條。

恰巧當時參加演講的有醫學院的腦病研究頂級人物紀伯倫,這一次的演講使得亞德裏恩名聲大噪。

他的特殊貢獻再加上優異的成績,被哈佛醫學院破格提前錄取為研究生,跟著紀伯倫研究腦科醫學。從此便踏上了輝煌的道路,連續創造了很多腦病研究的世界級科研成果,並且在40歲的時候就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這個故事是伊笙在入學的時候導師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課,這堂課的內容並沒有高深的理論知識,也沒有非常精湛的技術演示,而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了人性之中的光輝。

亞德裏恩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這些新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教育他們要始終本著治病救人的思想研究醫學。

伊笙自此深深地被自己導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並且以老師為榜樣努力的學習著。

求學的幾年伊笙幾乎是沒有離開過病房的,每天忙著收集病例整理資料,為的就是早日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腦科領域的研究非常特殊,可以供人觀摩的參考很少,特別是自己動手做手術的情況就更加的少了。所以隻要是醫院裏麵伊笙在做腦科手術,伊笙就去觀摩不管時間是什麼時候,也不管自己有多累。

觀摩完了之後伊笙回到自己的房也不休息,就開始整理自己做看到的一切,對於每一個步驟都會在腦海裏麵仔細的過一遍,然後寫上自己的看法和問題,然後再交給自己的導師。

伊笙就這樣經常是從深夜寫到淩晨,從淩晨寫到天亮。

一年過去了僅僅是記錄手術的紙張就堆了半個屋子,伊笙對於腦科手術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入,在上課的時候提出的問題都是非常有見解的,亞德裏恩漸漸地也開始對伊笙非常的器重。

但是觀摩畢竟是有限的,自己動手才能夠真正的訓練出能力。

在伊笙求學的第三年,這個機會終於降臨了。

這個時候的伊笙的理論知識已經非常紮實了,在醫院裏麵在導師的陪同下,也做過了一次小型的手術,都是比較成功,因此亞德裏恩決定放手讓伊笙開始接觸大型的手術。

那一天伊笙正在圖書館裏麵查找自己選修課題的相關資料,忽然間寄到了老師的通知,要他馬上趕到醫院。

“快,去換手術服,今天有一個手術非常的重要,也比較典型,B手術室,這是資料,一會你去跟著觀摩。”亞德裏恩見到伊笙馬上就催促道。

“好的,老師。”伊笙立馬鑽進了換衣間,以最快的速度清理身上穿上手術服。

火速的趕往了B手術室。

伊笙快速的瀏覽了一邊病人的病例。大致判斷了一下這個病人是顱內出血導致的顱壓過高而引起的昏厥。病人送來的時候已經昏過去了大概有十分鍾左右,情況十分的危險。

按理說這個病隻要是排除了顱內的血就可以了,但是這個病人比較特殊,通過CT片子看得出來這個病人的顱內血管和正常人不一樣!他僅僅有一根用於供血的大血管!而且出血的正是這根大血管!

必須馬上處理,要不然病人很有可能出現腦死亡進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