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曆185年,8月20日,人類自由聯邦,首都星,亞伯。
八月,是亞伯星北半球夏天的最後一個月,天氣雖然炎熱,但已經開始下降,原始星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諺語變得不太適用。
亞伯星上最大的城市,中都,坐落在一片廣闊的平原之中,周圍散布著難以計數的小型城鎮,在分擔中都人口壓力的同時,也承擔著拱衛中都的職責。
中都西北方向七十多公裏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小鎮,就像中都其他的衛星鎮一樣,平平無奇,沒有亮點。
小鎮傍水不依山,有一條名叫洛河的溪流直穿而過,洛河在小鎮北側,自西向東而流。
每到夏天,太陽曬的太毒,小鎮不少小孩會選擇來洛河玩水,有的父母不放心自然會跟過來,在和熟人聊天的時候,順便照顧一下孩子不至於讓他出事,久而久之,洛河旁邊就成了鎮上居民的閑散活動場所。
也不知哪任鎮長突發奇想,大手一揮,就在洛河旁邊修了座廣場,還在廣場上加了座鍾樓,把某位第一代居民帶來的一座黃銅大鍾給用上了,這樣,鎮民的活動廣場就建成了。
那任鎮長定了條規矩,整點敲鍾,大鍾遵循古製,不用機器敲,用人力撞鍾,雖說有些麻煩,但也不礙事,畢竟黃銅大鍾是小鎮上唯一和原始星有關聯的東西了。
鍾樓是全鎮最高的建築物,是一座八角樓,通體漆紅,頂層露天閣樓懸鍾,敲鍾時,讓小鎮上的人都能看見。
此時正有一個模樣略顯青澀,皮膚古銅的年輕人,在古鍾撞木旁邊挽起袖子,看架勢是準備敲鍾。
鎮子上有專門的撞鍾人,一般都是由鎮子上那種沒什麼要緊工作卻又有些威望的人擔任,不過如今這一任撞鍾人,卻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
十幾年前,這小子從外麵順著洛河找到了這個鎮子,當時他才大概五六歲,也不知道走了多遠才找到這兒,身上就一件衣服,沒吃的,沒喝的,渾身泥塵,小臉蛋也是癟的。
看到那小子一副髒兮兮模樣,當時就被正在鍾樓敲鍾的老趙給帶了回去,也不知咋的,那小孩子一直沒人來領,隨後就在鎮上住下了。鎮上的人也沒什麼壞心思,小孩兒願在這兒待著就讓他待唄,敲鍾的老趙就一直養著孩子,鎮上的其他人也偶爾接濟一下,勉勉強強也讓這孩子活到了長大。
前幾天敲鍾的老趙病死了,這流浪孩兒順理成章就接任了老趙的工作,給鎮裏敲鍾,成了新一任的撞鍾人。
這孩子沒名字,但因為他是順著洛水來的,村裏的人就都喜歡叫他“洛”,可老趙覺得這一個字的名字不好聽,就又加了一個字“修”,還把自己的姓氏也給他戴上了,於是這孩子就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趙洛修。
趙洛修今年十八,剛好到了聯邦規定的成年年齡,按理說他這會兒應該在念高中,但架不住老趙窮啊,老趙就一個人兒,工資也不高,還要養活趙洛修,實在是沒多餘的錢供他上學,上完規定的義務教育之後,趙洛修就主動回來幫老趙的忙了,還去鎮裏打打工,補貼下家用。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趙洛修雖然不上學,但是卻是個好學的人,平時就會去借一些書刊啥的,而現在他一邊嘴裏念著詩經,一邊穩穩地推著撞木,頗有些寧靜致遠的古雅之風。
趙洛修用老趙教他敲午鍾的方法,氣沉丹田,腰馬合一,用力一推,“咣咣咣···咣。”大鍾連響九聲,聲音沉穩雄厚,極富穿透力,震人發聵。
老趙說,古時候,午鍾必須撞得大聲,這樣才能告訴更多的人該吃飯了,讓人們都回到自己家裏,和家人們坐在一起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