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掌櫃來得可真不巧。
王青他們下地了。
下地?
對!
他們的那些紅薯和土豆半個月已經經過老太太的指導發芽,一個個長勢喜人。
這不,大家夥剛剛收完了夏收!地裏的稻米實在是讓人無語。
因為缺水,稻米很明顯收成不好。
他們估算了一下,這裏的地也就能用的隻有兩百畝。
這些稻穀去皮之後,恐怕剩下的不兩千斤糙米。
他們都是無語。
沒辦法,村子靠山。
山地很多,但山勢陡峭,很多地眼瞅著就是不能耕種。
誰不著急。
現在他們才明白原來的十八裏鋪的村民為什麼餓成那樣。
一百多號人,隻有兩百畝地。
糧食就算一年兩季,下來也不過四千斤。
可是光是賦稅就要交了三千斤。
剩下的也就是一千斤米,要供養全村一百多口人。
一個人平均下來都不到一百斤。
問題是這是豐年的口糧。
要是遇到災年,估計是一家能有幾十斤已經是頂了。
趙老三可是了。
今年對於他們已經是豐年。
去年他們幾乎是顆粒無收。
這麼來來回回算一算,能不挨餓啊。
他們把兩百畝地沒種土豆和紅薯。
還是把晚稻種下去了。
趙老三沒看過這東西。
現在對於他們來應該種秋收的晚稻。
不然吃什麼啊。
今年水也引下來了,這種事情往年可沒櫻
人力上麵可是省事很多。
不好好利用現在的優勢,萬一錯過了收成可怎麼辦。
王青和王老太商量了一下,本來土豆和紅薯就什麼地質都好生長。
幹脆一點不要占用這僅有的良田,畢竟還要交賦稅。
光吃土豆和紅薯也不行啊。
大米還是要吃的。
就算是糙米那也是米啊。
王老太讓王鵬舉和韓大誌跟著她上山。
老太太經驗豐富。
王青在這一點上那就甘拜下風。
她拿的起手術刀,可是絕對不會種地。
老太太查看了山勢之後,找了村裏的一幫子年紀和她不相上下的老太太開始開荒。
村裏的女人們下田插秧去了。
一部分年輕人都在紙坊幹活兒。
開荒的事情隻能是安排了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們。
就是這些大嬸們。
別看開荒看起來很累。
可是老太太有經驗。
男人們先上去把樹伐了,開出空地,她們再上去翻整土地。
這樣工作就減少很多。
土豆和紅薯其實不怎麼挑土壤。
於是他們倒是動作很快就開出來三四十畝荒地。
主要是很多人看著這地都是搖頭。
山上的地沙土還是比例太大,要是種水稻,那能不能種活都是問題。
可是老太太不介意啊。
這地種土豆紅薯正好。
土豆就需要這種沙土的地呢。
大家夥不明所以,可是幹活兒沒人偷懶。
王老太老是能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大家都認為這是人老成精的結果。
也願意聽,主要是老太太一路上沒少給人大家夥出主意,還都是救命的主意。
這不,現在大家夥一看居然種的是誰都沒見過的東西,也不問,就是幹。
三四十畝地,再加上林間的一些地,對於他們這些幹慣農活兒的人來,根本不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