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先難後易(一)(1 / 2)

第五十章先難後易(一)

國慶節過後,任營岩便開始著手機構精簡合並和中層幹部調整任免的事情。

按照常規,一定是把機構精簡合並和中層幹部調整任免分成兩步走,先通過廠黨政聯席會議定下機構精簡合並方案,然後再研究討論並通過中層幹部調整任免事項。但是任營岩沒有按常規出牌,他經過反複斟酌考慮,認為按這種常規做法,一是耗時過長,因為機構精簡合並和中層幹部調整任免涉及到不少人的切身利益,相互扯皮的事情肯定是在所難免,分兩步走就要扯兩次皮,費兩次事;更何況他已經向龐市長承諾三個月後紙廠要實現當月不再虧損,要做到這一點,機構精簡合並和新的中幹人選盡快到位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如果新的中幹人選不能盡快到位,自己的扭虧思路和措施就很難落實到位,自己對龐市長的承諾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二是機構精簡合並和中層幹部調整任免拖得時間一長,就會給一些人製造了上串下跳、相互串聯、建立攻守聯盟的機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增加這兩項事情的工作難度,勢必使時間拖得更長,甚至不排除出現難以控製的局麵!

所以任營岩決定,快刀斬亂麻,把機構精簡合並和中層幹部調整任免同時進行,定一個機構,任命一個中幹正職,暫不研究副職,由正職提名推薦後下次開會研究決定,暫不研究副職的好處,一是可以節約寶貴的時間,二是給正職推薦副手的權力,既能體現自己對正職的信任,又利於正、副職今後的協力合作;而且第一個要研究的精簡合並的部門和這個部門的正職一定要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以此達到先難後易,敲山震虎的作用——這個部門任營岩定為人事勞資處,即把黨委係統的組織人事科和行政係統的勞資處合並,免去勞資處劉琦的處長職務,由組織人事科科長齊昊元擔任合並後的人事勞資處處長。

正如任營岩事先想到的那樣,組建新的人事勞資處和這個處處長的人選安排確實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由於人事勞資處誰都知道是一個權利很大的部門,它不但掌握著全廠一般幹部和工人的人事調配權,而且掌管著全廠職工工資評定、調整的實際操控權,每個廠領導都希望這個部門的處長是自己信得過的人;再加上劉琦事先已經做足了工作,不少廠領導包括黨委書記王忠都收了他的好處,自然都要想方設法地把劉琦留在人事勞資處處長的位置上。

在廠黨政聯席會議上,當任營岩提出把組織人事科與勞資處合並為人事勞資處的時候,與會的另外六位廠級領導都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算是一致通過了——其實職代會上職工代表的情緒他們還記憶猶新,這種機構精簡合並已經是民心民意,包括這六位廠級領導也看到這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王忠雖然覺得自己管得部門少了一個且權利被削弱,但大勢所趨,他也認了。

但是在任營岩提出新任人事勞資處處長人選是齊昊元,讓大家發表意見時,會場一時冷了下來——因為誰心裏都明白,這是一個既敏感又難表態的事情。

王忠雖然在職代會上曾經明確表態支持任營岩在行政係統的中幹任免權,但是那種表態並不是發自內心對任營岩的支持,而是迫於無奈;現在又收了劉琦的好處,而劉琦確實是自己的人,所以能把劉琦留在人事勞資處處長的任上,是最理想的事情;但是礙於自己是黨委書記,他不願意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任營岩提出的人選,於是選擇了沉默,想待時待勢而定。

因為在廠黨政聯席會議上,王忠是廠黨委書記,職位最高,所以他一旦保持沉默,其他廠級領導也就不好搶在他之前發言了——這也是官場的一個潛規則,是會上民主平等,實則發言、行事按官職分先後,看資曆論排順序。

看到會議冷場,任營岩采用了激將法,他不疾不徐地:“既然大家沒有反對的意見,人事勞資處處長就定為齊昊元;侯乘道主任,請你把這條作為黨政聯席會議決議記錄下來。”

任營岩的話剛落音,就聽見一個聲音到:“慢著,我有不同意見!”莫懷誠終於按捺不住,跳了出來。莫懷誠在討論人事勞資處處長人選時,原本是準備給王忠敲敲邊鼓、呐喊助威的,現在看到王忠穩坐釣魚台一聲不吱,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眼看著大局就要敲定,隻好不管不顧地跳出來了;其實莫懷誠哪裏曉得,王忠心裏比他還急,更急切盼望能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任營岩的決定。

看到莫懷誠站出來話,王忠連忙對任營岩:“任廠長,我們先聽聽莫總工的意見再做決議吧。”完,又用鼓勵的眼神望著莫懷誠:“莫總工,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就大膽地講出來,我們黨政聯席會是講民主的嘛。”

莫懷誠在職代會上已經幾次領教了任營岩的厲害,一直是心有餘悸,這次站出來也是迫不得已、一時衝動,但是看到王忠那種鼓勵的眼神,心裏有了底氣,趕忙理了理心緒,盡量平靜地:“任廠長,有一個情況我想提醒你注意一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