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素有“禮儀之國”的稱號,韓國人十分重視禮儀道德的培養,尊敬長是韓國民族屬恪守的傳統禮儀。韓國人熱情好客,每逢賓客來訪,總是根據客人身份舉行適當規格的歡迎儀式,接待外國首腦來訪,要按國際慣例舉行盛大迎送儀式,數十萬人夾道歡迎或送別,場麵隆重。無論在什麼場合遇見外國朋友,韓國人總是彬彬有禮,熱情問候,談話得體,主動讓道,揮手再見。在韓國,長輩對晚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可不帶其姓,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相互間可稱對方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姐”等;對有身份的人可稱對方為“先生”、“閣下”等,也可加上職銜,學銜,軍銜等,如“總統先生”、“總統閣下”,韓國丈夫介紹自己的妻子時會“我夫人”或“我太太”。關係親密的的朋友之間,往往在對方名字之後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稱謂如“鴻哲兄弟”、“世憲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等。對男性也可稱“君”,但往往同其姓名連稱,如“鄭溶君”、“尹鴻哲君”、“趙承遠君”、“辛成列君”、“金相鎮君”等。對不相識的男性年長者可以稱“(azai)”(即“大叔”或“大伯”),對不相識的女性年長者可以稱為“(azua)”(即“大嬸”、“大娘”)。韓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韓國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視所應具備的禮儀修養,按照傳統,韓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一種維護自身利益的關係,而且涉及的範圍很廣泛,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應當建立在一種合作和互相支援的傳統基礎之上,因此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愛和責任感十分強烈,是無法割斷的。家庭裏的一家之長被視為權威所在,全家人都應該聽從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願望行事。嚴格的命令必須服從,不得有違。兒輩或孫輩違抗長輩的願望被韓國人視為不可想象的事情。注意:穿襪子進韓國人家裏要脫鞋,到韓國式食堂進餐也要脫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幹淨的襪子。襪子不幹淨或有破洞是失禮行為,被人看作沒有教養。入座時,賓主都要盤腿席地而坐,不能將腿伸直,更不能叉開。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隻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隻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鏽鋼製的平尖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麵,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裏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隻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這了便於拿起來再用。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民族,對於我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韓國人家裏如有貴客臨門,主人感到十分榮幸,一般會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應盡量多喝酒,多吃飯菜。吃得越多,主人越發感到有麵子。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的。經長輩允許,下級(晚輩)才可向上級(長輩)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雙手都要用上),上前鞠躬、致詞,為上級(長輩)斟酒,一般是一連三杯,敬酒人隻是敬酒,自己是不能與長輩同飲的。級別與輩份懸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飲。在特殊情況下,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飲酒碰杯進時,身份低者要將杯舉得低,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是失禮,晚輩和下級也應背臉雙手舉杯而飲。韓國人普遍忌\"四\"字。因韓國語中\"四\"與\"死\"同字同音,傳統上認為是不吉利的,因此,在韓國沒有四號樓、四層樓、四號房,軍隊裏沒有第四師,宴會廳裏沒有四桌,敬酒不能敬四杯,點煙不能連點四人。此外,孕婦忌打破碗,擔心胎兒因此而裂嘴;婚姻忌生肖相克,婚期擇雙日,忌單日;節慶期間要吉利話;男子不要問女子的年齡、婚姻狀況;打噴嚏時要表示歉意;剔牙要用手或餐巾蓋住嘴;交接東西要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傳統觀念上認為\"右尊左卑\",認為用左手交接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給長輩或接長輩給的東西是要雙手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