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一群人的鬧劇被大家傳著熱鬧了一天兩天也就漸漸平息了下來。
眼看再過兩天就是大朝會決斷吳王李恪的命運了,這時候一隊快馬急速衝進了長安城,是遠在東北參戰的大皇子李承乾疾行將近二十天,終於趕了回來。
李承乾片刻不敢耽擱,連儀容都懶得收拾,直接入宮去議政殿拜見皇帝。
李二驚喜道,“大郎回來了?這麼說,東北戰事已有結果?”
“啟稟父皇,東北大捷,高句麗平滅!”
好!好!好!
李二大喊了三聲好,然後遙望東北方向,似乎陷入了無限的遐想。
是李承乾打斷了他的思緒,“父皇,兒臣一路換馬不換人加急趕回來,是聽說了三弟李恪的事情,兒臣相信三弟絕不會如此不孝,請父皇明察!”
李二回過神來,沉吟道:“李恪的事情先放一放,你不了解情況。
快跟朕說說前線戰事,我方戰損如何?可有其他意外?一群小子可有損傷?”
李承乾卻不願晃過去,單膝跪地行禮道:“父皇,在說戰事之前,兒臣有一事相求。”
嗯?李二一怔,不過眼下人逢喜事,倒也沒多在意,
而是關切道:“行,我兒征戰辛苦,有快馬一路奔襲,有什麼事情就說吧,縱然說錯也不妨事。”
“兒臣原本任職刑部侍郎,現如今戰場歸來,還想去刑部繼續任職。
請求父皇準許,將三弟李恪的案子交給兒臣去審理核實。”李承乾認真道。
你?辦案?辦李恪的案子?
李二不悅道:“你不合適!”
“兒臣知道本該避嫌,但我真的想要保住三弟!請父皇應允。”
“混賬!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身為皇子,當先公後私,身為刑部侍郎,更應該秉公辦案。
你倒好,口口聲聲說的是什麼?是個人私情!李恪有罪無罪,是你一張嘴就能論定的?
若他真的有罪呢?你要徇私?”李二訓斥道。
李承乾仰起頭堅定道:“三弟絕不會的,我相信他。”
李二怒道:“兒戲!朕就是這麼教導你的?如果是這樣,將來如何放心的將大唐交到你肩上?”
“如果這個位子是要犧牲我親兄弟的性命為代價換來的,兒臣不要!”李承乾想都沒想喊道。
啪!
李二一巴掌抽在兒子臉上,直接將後者抽翻在地,嘴角淌血。
此時的皇帝李二雙眼赤紅,好像是被人揭開了瘡疤一樣,而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那種感覺……
如果說,天下所有父親都以虎父無犬子這種傳承為榮耀的話,那麼相應的,子不類父,或者說被親生兒子所否定,應該是所有父親都痛心的。
故而自古以來都有,子不言父過之說,就是為了發揚孝道。
可世間有黑就有白,並非所有兒子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總會有兒子敢站出來頂撞甚至否定父親,所謂的代溝矛盾也就產生了。
曾有一位哲人說過,人類的進步,是從下一代人不聽話開始的!
不管這話有沒有道理,總之現在這個議政殿裏,李承乾已經成功惹怒了父親李二,他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誰都知道,李二的皇位怎麼來的?篡位!弑兄殺弟直接奪位,逼迫老爹李淵升任太上皇。
嗬嗬,在外人眼中,十足的是踩著親兄弟的屍骨上位。
這是傷疤,滿大唐也沒人敢揭開。
可今天他的親生兒子竟然敢這麼說?李二能不惱嗎?
我們有理由肯定李承乾不是一個無腦之人,揭開父親的瘡疤肯定不是他的本意,或者說,他根本就沒聯想的玄武門這上一代的事情,他隻是在闡述自己的一個觀點,大丈夫有所不為也!
議政殿裏,內侍老高早就識趣的退了出去,就留下皇帝父子兩人。
李二打過兒子之後,突然覺得腦袋昏沉,整個人搖晃了幾下差點摔倒在地上,李承乾不顧傷痛趕忙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