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武照也沒辦法,杜少清寵孩子。
揮手按下了沸騰的眾人,杜少清抱起小萱萱轉頭說道:“劉主事,幫忙記錄上,杜萱萱個人捐贈一萬貫,幫助我大唐前線將士打贏戰爭。”
“嘿嘿,就知道爹爹最疼我了。”小萱萱摟住杜少清的脖子高興的親了一下。
杜少清捏了捏女兒的小鼻子說道:“知道爹爹疼你,那就好好跟著先生念書,要是念書不行的話,爹爹可是要扣你零食錢的。”
“嗯嗯,女兒一定乖乖聽先生的話。”小萱萱保證道,心裏毫無壓力,弘文館上學太簡單了,睡一覺就過去了。
這時小萱萱忽然想起了什麼一樣,朝著下方的鄭達喊道:“這位伯伯,我們家被抓十八個人,現在又添了一萬,您是不是也要再加點呀?”
我……鄭達差點從椅子上栽倒下來。
杜少清趕忙伸手捂住了女兒的嘴,幹什麼啊?還帶二次打劫的嗎?過分了啊。
在眾人的哄笑之中,杜少清將女兒還給了武照帶著,再三叮囑,一定要按住了。
這也就是出錢當軍費杜少清會這麼慣著女兒,如果這錢是被女兒無理由揮霍出去,杜少清是絕對不會應下的。
這位可不傻,一萬貫自己還拿得出來,關鍵是此次機會多不容易,長安城多少公主,可就這麼一位公主拿出一萬貫勞軍。
將來傳了出去,女兒五歲就能名傳大唐,多好的揚名機會,淨賺不賠呀!小女兒得了這個美名,以後行走天下會更加安全,到哪裏都受百姓歡迎。
雖然小萱萱出手是一出鬧劇,但百姓們的熱情似乎更加高漲起來,沒有一個人嘲笑說這孩子胡鬧,大家都看得出來是杜駙馬慷慨解囊。
隻有少數的人心中暗罵,該死的杜少清真是大方,拿出一萬貫寵孩子?也不怕把你女兒慣死?父女兩個都不是什麼好玩意。
“好了,時間也差不多了,看來是沒什麼人再捐贈了,二位主事,勞煩統計一下數額吧,咱們好將此次募捐的情況跟各位通報一聲。”杜少清吩咐道。
就在這時,圍觀的群眾有一人大喊了起來。
“駙馬爺,小人也要捐贈!”
杜少清站起來拱手道:“這位大哥是?莫非是哪家掌櫃的,杜某沒有招呼到?”
那人擺手道:“某家不是生意人,某家叫胡打鐵,是一個鐵匠。
看到各位為了大唐征戰勝利慷慨解囊,某家也有些銀錢攢下,想拿出來資助前線將士,不為別的,夠讓他們在前線安心多宰個把敵人就行。
我胡打鐵願意捐出五貫錢,祝我大唐萬勝!”
好!
老胡好樣的!
“也算我老張一個,我出三貫!”
“我出十貫!”
“我有處宅院能賣一百貫,全出了!”
“我把小妾賣掉……”
……
我這……杜少清懵了,什麼鬼啊?
這怎麼一下從商業募捐,變成了全民眾籌?
而且那個賣房子的是怎麼回身?你跟高昌有血海深仇嗎?
還有喊著賣小妾的那位大哥,你是認真的嗎?跟小老婆有仇嗎?如果有仇,那趕緊分開也行,可你也別攀扯上我今天這個場子呀,容易讓人誤會……
杜少清趕緊站了出來,按下眾人。
眼看這再不攔著點,群眾的熱情似火,恐怕後麵的就要踴躍上來,鬧不好能把台子拆了,再發生點什麼踩踏事件。
“各位,各位,諸位拳拳愛國之心在下感同身受,但今日說好的乃是我們眾多商賈集會募捐,沒打算讓大家都出錢的,畢竟高昌這次的事件跟諸位無涉。
所以隻能抱歉了,還請大家見諒,切勿讓在下為難。”
杜少清剛喊完,就有人出頭喊道:“不行,怎麼跟我沒關係?被扣的有我兄弟……”
“我們都是大唐百姓,血脈相連,這就是關係……”
……
完了,杜少清感覺自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不好收場了,沒想到這個年代的百姓這麼單純質樸,幾乎人人心懷忠義,倒是自己枉做小人了。
就在這時,戶部主事正好拿著算盤敲完了最終數據,暗讚杜駙馬發明的算盤就是好用,短短一刻鍾時間不到,上百人的統計數據就結算出來了。
劉賢算了兩遍,確認無誤之後,臉色有些不大好了。
站出來走到杜少清身邊,主動伸手再次按下眾人,等到眾人安靜了,這才將手中的單據遞給了杜少清。
杜少清一看,感覺自己眼睛花了一樣,有些難以置信的看向了劉賢。
對方點了點頭,杜少清突然有些不好意思了,隨後將結果遞回給劉賢,“還是你來給大家宣布吧。”
劉賢一臉苦笑,清了清嗓子朗聲道:“今日曲江池上,長安各大商人集會,為西北出征高昌的大軍,募捐總金額為:三十二萬五千一百貫!”
嘩……
這下都不是百姓歡呼了,而是集體沸騰起來了。
三十二萬貫?老天,這要是全部堆起來,得一座大山吧。
說實話,杜少清都懵了,自己本以為都是一幫鐵公雞,沒人願意出錢的,所以還準備了幾個托,還有女兒配合武照演雙簧。
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古人的良好品格比後人要純粹許多,貌似是古代道義傳承到後世越來越缺失了。
杜少清苦笑著上前一步道:“各位,情況呢,就是這麼個情況,本想盡點微薄之力為出征將士幫點忙的,現在看來,有咱們的出手,西北戰事,應該是穩了。
民心所向啊,看來高昌死定了。”
一句話讓四周百姓都跟著笑了起來。
朝著所有人行了一禮,杜少清笑著說道:“本來打一場仗預計花費二十萬貫的,現在我們捐款出來三十二萬。
所以我要先跟各位熱心的百姓們解釋一下,大家不用湊錢了,再湊下去,高昌也不可能死兩次,所以請大家見諒,不要讓杜某和兩位主事難做。”
眾人哈哈大笑,也就不再堅持了。
接著杜少清朝著下麵的商人問道:“各位,現在的情況是,貌似多出來不少錢,這怎麼辦?哪怕大軍出征一次就按三十萬貫往富裕了花,也還是有多的,怎麼處理?”
幾個大商人對了一下眼神,似乎沒人願意出這個頭,於是鄭達朗聲道:“拿出來了就沒有再要回來的道理,多了就多了,隻要是盡數花在前線士卒身上的,某家沒意見,駙馬可以自行拿主意。”
眾人紛紛附和。
“好,既然這樣,在下權且擅自做主,除去大軍出征的一切花銷,剩下的結餘,就按人頭,平分給所有出征的將士,無論多少,都算我們贈送他們遠行數千裏的軍餉了。”
集會到了這個時候,似乎已經差不多了,鄭達等人站了起來,“杜駙馬,我等將錢財送達戶部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