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錘的最初設想(1 / 1)

() 穿越團穿越時間定在清末。定在清末主要是因為,去其他年代隻要種好田,科技一上,就沒什麼懸念,一波流平推過去。而去清末,列強虎視眈眈,ri本也在邊上,稍有不慎,穿越者就會陷入漩渦之中。我們就是要在鬥爭中成長,推翻滿清zhèng fu,收回所有被列強吞並的土地、海域。在一戰中打醬油,贏得發展的時間。

至於具體穿越地點,我們起初設定在北海市。但還來發現不太妥當,首先,北海是清zhèng fu的開放口岸,西方列強在北海都有一定的存在。我們在北海種田,很難瞞過列強的耳目。當時,清朝水師力量還是相當強大,路上廣州新軍,以及巡防營也是有一定的力量。如果我們太弱,就會被消滅,我們的力量太強,就會引起西方列強的關注,我們可能會淪落成運輸隊。

後來,我們把眼光又放到了台灣島。台灣的基隆有港口,附近有煤礦(八鬥煤礦就在基隆跟前),金銅共生礦(金瓜石,九份),黃鐵礦(造硫酸),同時可以在附近修建水電站。這個作為穿越的一級基地是非常理想的。而且1890年台灣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近代工商業體係。它包括機器局、軍械所、軍裝局、水雷局、轉運局等各種軍工企業;民用的伐木局、電報局、招商局、通商局、鐵路局、煤油局;還有民用公共事業的官醫局、官藥局、清道局、郵政局等等。我們隻要對此加以改造,就可以極大的加快台灣的工業化過程。

隻是當時台灣已經開始了近代化的進程,一條自台北郡治分歧而至滬尾、基隆,一條至台南的計長八百裏的兩條電線在光緒十二年年(1888年)四月竣工。前此一年,還開始敷設自台灣至大陸的海底電纜,並於同年竣工。也就是台灣在1888年已經形成了貫通南北、貫通大陸的電報網,台灣境內有什麼風吹草動,清zhèng fu將在第一時間等到消息,並加以回應。從基隆到台北的鐵路已經在開始鋪設鐵路,並於1891年通車。

同時台灣的軍力也不容視,台灣整編有三十五營。台北地區設兵十五營,分守基隆、滬尾、台北府城、宜蘭等重鎮。他們比較注重士兵的訓練,聘請外國教習,仿照歐洲方式訓練軍隊。1888年台灣又先後購買後膛洋槍萬餘杆。

這時候我們若想奪取基隆,就要奪取台北;取了台北,就要麵對滿清瘋狂的反撲。

從曆史角度來看,我們如果想占領台灣一角,必然要麵臨滿清瘋狂的圍剿。光緒十四年(1888年)六月,台灣呂家望社“生番”起事,聯合附近民眾4000餘人,圍攻駐紮埤南的提督張兆連部。張部僅有00餘人,處境危急。台灣巡撫劉銘傳聞訊,命令提督李定明與總兵萬國本、陶茂森率軍分由水陸馳援。另外,劉還請求李鴻章“速派快船兩隻來台,前往查辦解圍”。李隨即指派丁汝昌率領“致遠”、“靖遠”兩艦前去。

劉銘傳請求北洋軍艦增援,原是“專為送信、探事”,打算將它們當作通報艦使用。這種任務對於兩艘新銳巡洋艦,實在是有些大材用。兩艦到達後,清軍已經轉守為攻,但是尚未攻克呂家望。劉銘傳此時或許已對北洋海軍的陸戰能力了解了更多,於是命令丁汝昌“將兩船快炮,各起船架會剿”。八月初五ri,“致遠”抵達埤南,將兩門快炮(即速shè炮)卸下支援陸軍。而據池仲佑《海軍大事記》所載,“靖遠”也參加了陸戰,兩艦共出動60名“槍隊”和兩門6磅炮,帶隊的是兩艦的幫帶大副劉冠雄和陳金揆。

所以,我們要想達到預定目標困難很大,任務非常艱巨。並且,滿清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前,洋務運動正是如火如荼,國勢正是向上走的階段,像孫中山這樣的人都在積極投書李鴻章,yu求報效朝廷。所以我們想在海外吸引仁人誌士加入到穿越者的隊伍中來,也是有相當大的困難。

但是如果我們詳細查看台灣近代史,就會發現有一個時間節點,對我們穿越者來是一個極佳時間。這就是滿清甲午戰爭失敗之後的那段時間。在台灣得知,中ri談判割去台灣之後的那段ri子,台灣仁人誌士極度憤慨,紛紛提出抗議。1895年5月ri,唐景嵩發表“台灣in zhu國du li宣言”,宣稱“台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唐景嵩出任大總統,劉福通為大將軍,丘逢甲為義勇軍統領並宣布成立台灣共和國,宣布du li。

我們就趕著這個時間節點穿越,與台灣愛國的上層人士合作,打敗ri軍,建立我們控製的政權。

所以我們穿越時間就定在1895年,穿越地點定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