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爺有所不知,我大明在國初在各地除了設置衛所駐紮官兵外,還會征募鄉兵、義勇一類的民兵來補充地方軍力的不足。當時設有民兵萬戶府,當時的民兵隻是遇戰事監時組織起來抵禦,事畢則歸農,但是並未形成常製。直到正統年間才成為常態,山東鄉兵主要為民壯,其招募也正是始於正統年間。與衛所兵不同,鄉兵,閑時為兵,忙為務農。鄉兵大都用於維護本地,也就是“守護城池、遇警調用”。後來因為衛所製的敗壞,一般有警發生民兵都會被征調。就像這次建奴入寇,下臣開始時守濟南靠的就是四地鄉兵,所以……”
不就是民兵嗎?
其實民壯的僉派明代有它的規定“須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壯之人。州縣七八百裏者,每裏僉二名;五百裏者,每裏三名;三百裏者,每裏四名;一百裏以上者,每裏五名。春夏秋每月操二次,至冬操三歇三,遇警調集,官給行糧”。隻不過,對此朱國強並不怎麼了解而已。
宋學朱的解釋,讓朱國強有些佩服古人了,盡管漢人早在春秋戰國時就舉國服兵役的傳統,但是在五胡亂華後,這種“義務兵體製”就遭到嚴重破壞,從唐代的府兵製再到募兵製,再到衛所製,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可誰曾想,在明代居然還有一個“義務兵體製”的“殘餘”,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這要是操作好了,可還真是一個機會。
幾乎是下意識的,朱國強的腦海中就想到了他所了解到的另一個世界的民兵。要是能把鄉兵變成預備役的話,那自己豈就就是掌握了一支被自己掌握的部隊。
盡管明知道這座隻剩下幾麵斷壁的寺廟,不會有其它人,但是宋學生還是晝壓低話聲,像是怕人聽見似的輕聲說道。
“世子爺不妨委派幾員幹將,專司負責操練鄉兵,至於鄉兵可以點發分地的壯丁,閑時為兵,忙為務農,他們本就對世子爺感恩戴德,一但世子爺有事,他們必定會紛紛響應……”
確實,當初自己給他們土地甚至妻子,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籠絡人心嗎?不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基本盤嗎?
“不過,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畢竟,現在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世子爺,鄉兵操練可以等到夏收之後,徐徐圖之,以免徒生事端,還有如何安插人手進去,這些事情都要小心規劃,以免節外生枝……”
想了想,宋學朱皺眉自言自語道。
“不過這事似乎有些棘手啊,畢竟,現在濟南周圍剛剛平定,冒然操練鄉兵,三五千人尚不會有人說三道四,要是多了的話……”
不等宋學朱說完,朱國強就冷笑道。
“多?為了保命的話,沒有人嫌多,就是鎮守太監,也會愛惜自己性命的……”
看著冷笑連連的世子爺,宋學生詫異道。
“世子爺,可是有什麼打算?”
“打算?”
想到某個有關為官的傳統,朱國強盯著宋學朱笑問道。
“那個,我聽說,你們到地方上任,會有一個本地士紳大族的名冊,這冊子你那有嗎?我想借過來抄一份!”
52064/52104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