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塞北地區是無人政策,即不由分說全部殺死,象集寧這樣的城市,10萬人被殺的一個不留。
這種做法雖然血腥,但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漢人是多麼恨蒙古人,因為這種殺戮全國上下沒有一個人反對,就算被儒家腐化的那些書生,也沒有多說一個字,恐怕就算前世二十一世紀漢人對日本人的恨,都不及當時漢人對蒙古人的恨意,那種仇恨絕對勝過了一切。
所以,在李天看來,這世界上要是他最想要殺的人,用冠亞軍來排名小日本排名第一,那蒙古人就排名第三了,至於為什麼是第三?那第二又是誰呢!
蒙古人殺戮了漢人進七千萬人口,它還排不到第二嗎?
不,這世界上還有一個比蒙古人更加殺戮成性的名族,他們殺的漢人絕對比蒙古人多,那就是後來留著豬尾巴的辮子國。
清朝也就是辮子國,他們一個個野蠻暴行,直接毀滅了漢人大部分的傳承,也是漢人文明毀滅的罪魁禍首。
改發易服,清朝政府規定漢人到一定年齡時必須留辮子,不允許穿漢服,留發不留頭,直接用殺戮改變了漢人有史以來的衣食住行。
論到殺人最多的當然是蒙古人,不過,那是按照全世界人口來算,而殺戮漢人最多不是蒙古,而是清朝。
一個個大屠殺,讓整個華夏版圖都紅了。
在清朝沒有入關前,一個遼東屠殺,那遼東那片土地變成赤紅,漢人要不是貶為奴隸,就是死在努爾哈赤這個野豬皮的屠刀下。
清朝入關後,更是把屠殺當成了吃飯,揚州十日,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發生在清軍攻破揚州城後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
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廿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後,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屠殺。
當時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清軍攻破揚州城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大肆屠殺,史載:“諸婦女長索係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裏。”後來由城內僧人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80萬具。
揚州十日後又是嘉定三屠,清軍攻破嘉定後,清軍將領李成棟三次下令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
隨後清軍的暴行又有昆山大屠殺,全城都被殺戮一空,沒有一人生還,慘劇也沒有因此停止,屠殺還在繼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