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一邊聽著旁邊香客議論陽暑與陰暑之事,一邊仔細觀察夏靜月的施針手法,向來平靜的黑眸中掠過難得一見的驚詫。
夏靜月施針畢,緩解了孩的症狀,抬頭看到寺內過來了幾個僧人,站了起來,問道:“幾位大師,不知女子可否討要一碗生薑紅糖水?”
禪師心中好奇,雙手合什,問道:“阿彌佗佛,女施主,生薑紅糖水可以治孩子的病嗎?”
夏靜月看到禪師,不由一愣:這男人長得真俊,做和尚真是太可惜了。
不過,這個想法隻是一閃而過,雖然麵前的和尚俊美得不像話,但那莊嚴寶相的氣質,令人自然而然地心生敬畏,不敢生出一絲褻瀆之心。
夏靜月回過神,搖頭道:“自然不能,隻是緩解而已,可以讓他舒服一些。要治陰暑之病,還得回去後用香薷、厚樸及白扁豆熬湯……”
對受寒涼引起的陰暑,生薑可以驅寒,紅糖能恢複元氣,更重要的是,紅糖可以補充能量保護脾胃,這兩種東西又極為常見,最是方便不過。
禪師聽了夏靜月的解釋後,慈目中異光閃亮,仿佛被打了另一扇門,看到絕然不同的世界,更如醍醐灌頂,對醫之一道有了另一種新穎的領悟。他立即吩咐身邊的僧人道:“悟能,立即去廚房熬一碗生薑紅糖水來,同時,將這位施主移到禪房中好生看顧著。”
婦人聽後,對禪師千恩萬謝不已。
禪師念了一句佛偈,溫和道:“施主要謝就謝這位女施主吧。女施主年紀,倒是學得一手好醫術,有大家風範,隻是不知女施主師承何家?”
夏靜月一邊針收回針包,一邊胡謅是因母親常年臥病在床,打照顧母親,見的大夫又多,耳濡目染下學的醫術。
這個借口,正好圓了她才十四歲,怎麼會學來一身醫術的緣故。
禪師信以為真,連念了數句阿彌陀佛,又與夏靜月探討了幾點醫術問題。
談論中,夏靜月才知道這位和尚看著年輕,卻已是禪師了,法號名為法明。法明禪師不僅精通佛理,還精通醫術。
法明禪師看到夏靜月手上拿著兩個空水囊,道:“女施主是要到寺後井中取水嗎?貧僧這就領施主前去。”
“那就有勞大師了。”夏靜月隨著法明禪師往寺後走去,一路上的僧人看到本寺德高望重的法明禪師親自領著兩名少女過來,都不由好奇地看了過去。
法明禪師因擅長醫術,又佛法精深,是青山寺的四大禪師之一,即使在京城也是鼎鼎有名的高僧。隻不過,法明禪師喜好清靜,常居於幽靜之地研究佛法與醫道,甚少出現於人前。他常年身穿一件灰舊僧衣,要不是因為相貌出眾,很少有人能想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法明禪師。
然而普通人不清楚法明禪師的身份,可方才軟轎內的貴夫人卻是認得的,她遠遠看見法明禪師如此禮待一位姑娘,又想起方才王嬤嬤的話,心念一動。
貴夫人正想上前去,卻見遠處走來一行人,定睛看了看,大吃一驚,隨即恭敬地帶著下人退避了。
隻見這一行人,前頭引路的是兩名灰衣知客僧,後麵四個衣著不凡的廝抬著一頂肩輿。肩輿上輕紗遮掩,看不清坐著的是何人,但連抬輿的廝都透著幾分貴氣,主子的來頭必然不,更別提肩輿後麵還跟了四個英武非凡的帶刀侍衛。
兩名知客僧看到法明禪師,快走幾步,恭恭敬敬道:“師叔,今日有貴客來訪。”
法明禪師已看到了那頂肩輿,雙手合十,莊嚴的臉上浮上一絲笑意。“阿彌佗佛,老衲還奇怪今兒的喜鵲怎麼在樹上叫得歡,原來是有稀客到來。”
“這位老衲,您年老幾許?”輿上,傳來男子冷冷的聲音。
法明禪師從容道:“阿彌佗佛,佛不在年歲,精深者為老,於施主而言,貧僧自然可為老衲也。”
夏靜月見法明禪師如隨意輕快,猜想這位貴客應是法明禪師的老朋友了,不由好奇地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