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愛情,是人性自私中的最高境界。所有愛情都是“我”愛你,因為有“我”,才有愛。一切都是為了“我”,不是為了愛。
隻要有求,注定是苦。”
大師或許覺得墨小妖是有緣人,說的比較多。
墨小妖雖然不是很懂大師說的,可是最後一句她是懂了,有求是苦,她想要白若塵,又想要孩子,還想要幸福的活著,是不是她太貪心了,所以才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常言道,有求則苦。過於執著一個人,痛苦就會不斷降臨。《正法念處經》也說:“若人貪著欲,眾苦常現前。”
墨小妖忽然就想起以前聽說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人,時時被痛苦折磨著。他四處尋找快樂,問了很多人,誰也沒能力給他答案。後來有個老人告訴他:“若能找到世上最快樂的人,把他的襯衣要來穿上,你就會得到快樂。”
他用盡一切方法打聽,得知深山裏有個修行人,境界不錯。富人千辛萬苦找到了他,問:“你是世上最快樂的人嗎?”
修行人答道:“算是吧,我記不起來有什麼痛苦。”
富人迫不及待地說:“那你可否把襯衣賜給我?”
修行人指了指赤裸的上身,哈哈大笑:“我什麼衣服也沒有啊。”
富人頓然醒悟,原來,無求才是最大的快樂。
或許有人不太理解:“一無所有的話,怎會有快樂可言?什麼都有,才快樂。”但事實恰恰相反:不管是愛情還是地位、財富,當你沒有的時候,總在幻想有了它的美妙,可一旦你真正擁有了,才知道就這麼回事,新的麻煩反而一個個接踵而來。
盡管如此,人們的貪欲仍沒有止境。為了不同的目標,一直追追追,永遠沒有滿足之時,這種追求就是痛苦。
“那麼大師,是不是我想要的太多了?”墨小妖疑惑的問,她不是佛門弟子,有些話不太能聽懂,隻好直接問。
“古德嚐以“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或“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教訓後學,可能是因是非愈聽愈多,越想躲避越避不了。不過是非也要看甚麼是非?
若為人生正理,宇宙真相之諍的是非,那就要麵對現實,非諍不可,逃避是喪失了自己的責任;若是普通的人我是非,甚至無聊的是非,那就爭也沒有價值,不爭也不會有人說你消極。
“是非隻因多開口,煩惱皆為強出頭”,這兩句話,就是為不值得爭而爭的是非,下了一個警告。”方丈慢慢的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墨小妖第一次覺得,這些佛語好像是開導了她,又像是根本什麼度沒有說。
方丈見墨小妖還是什麼都不懂,他伸出手從桌子上取出一本書,遞給墨小妖。墨小妖認真的看起來。
藥師如來願來世大徹大悟,悟後起修,成佛的時候,身體放一切光明,身體像大火一樣,光芒萬丈,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
這裏講到自身光芒照耀一切世界,豈止是藥師佛,所有一切佛都能以自身光明照耀一切世界。這是悟後起修的功用境界,你如果沒有大徹大悟,悟後不起修,就不曉得身光照耀的道理。
藥師如來的第一大願,願自己來世成道的時候,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邊世界。此時自身發光,那麼這是哪一種身呢?佛有三身,是法身之光?報身之光?化身之光?
光明照耀,成就一切色身,這是佛的應化身。法身無相,則在常寂光中。色身成就之後,一定是相好莊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應化世間,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應世。
藥師佛的第一大願,指出一切眾生的自性之光,本來光明清淨。
光是法身常寂光,還須悟後起修,到了成就一切色身以後,應化身的光明又有所不同。
墨小妖忽然領悟: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眾生看不見呢?因為被自己的業力蓋住了,所以看不見佛光。等你定慧到了,隻要一定,自身光明隨時都可以跟佛的光明相接。你們打起坐來,不管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黑漆一團,對不對?一團烏煙瘴氣,這就證明地獄在你麵前。因為你內心汙染得厲害,自己的光明被遮蓋住了,佛光想灌都灌不進來。念佛念了半天,又沒有願力,隻有一肚子的怨,怎麼能見到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