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堂課(1 / 3)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具體來說,是一九九七年的夏天,李向山以差錄取分數線七分的成績,“考上”了當時全縣的最高學府-----縣一高。所謂“考上”,是多交了幾千元的高價費而被錄取的,也就是當時所謂的“高價生”。考入分數線內被正常錄取的學生,則被稱為“平價生”,而他們,才是真正意義的“考上”。在那個時代,不論是“平價生”還是“高價生”,隻要能夠到一高就讀,本身都是一種榮譽。

去學校報到那天,李向山的父親,懷揣著從向山舅舅家借來的幾千元錢,與同村的考入一高的“平價生”孫新國的父親,搭伴駕駛農用拖拉機拉著糧食和兩位準高中生趕到了縣城,協助他倆辦理入學手續。車上拉來的糧食是要在學校食堂換成飯票的。飯票在學校食堂內甚至在學校的小賣部都是通用的,等同於鈔票,但是到了校外,它就不可以流通了。這是李向山長這麼大第一次到縣城,他也將要第一次長時間離家在這個小城生活和學習。坐在拖拉機後掛的露天車廂裏,看著兩側裝有隔離柵欄的柏油馬路,李向山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他即將在這個小城學習生活至少三年時間,眼前的一切,令他及向往,又憧憬。

拖拉機很快就駛入了校園,因為這是新生報到的第二天,辦理入學手續的窗口排的隊列不長。李向山在排隊辦手續時,遇到了一位同是排隊的準同學,該男生很麵善,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兩人相視一笑,便寒暄起來。通過交流,向山得知這位準同學姓史名柱,跟他一樣,也是“高價生”,或許是因“同病相憐”,彼此均沒有“平價生”的優越感,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入學手續很快就辦妥了,糧食也被換成了飯票,向山和新國也把隨身攜帶的行囊放到了各自的宿舍。他們各自的父親,對他們分別進行一番交待安撫之後,便趁著天亮,駕駛拖拉機返家了。

李向山將位於宿舍下鋪的床鋪好,把行李放進木櫃裏。他坐在床鋪上,環顧宿舍的環境,房間裏共六張床,均是上下鋪的那種,可以入住十二名學生。在兩排床中間狹窄的過道靠裏麵的位置,放置著一張略顯破舊的書桌,在其上麵,放著一些洗漱用品,還有一麵小鏡子,此時,它們的主人不知了去向。最裏麵的牆壁上,裝有用木板做成的十二個小櫃子,分成上下三排,每排四個。這些個小櫃子,主要是用於存放被褥、衣物等個人物品。從衣櫃的漆麵來看,有些年頭了,不知道它們送走了多少屆畢業生。而走道的中間天花板上,裝著一台小型的軍綠色的搖頭電風扇,也顯得有些破舊。李向山數了數鋪好的床鋪,加上自己的一共有九個,這意味著,這間宿舍,已經入住了九名新生。孫新國沒有和向山分到一個宿舍,他們的宿舍中間相隔了兩個房間。李向山在宿舍坐了一會兒,百無聊賴之際,新國走進了他的房間。

“向山,咱們到校外縣城的街上逛逛吧,趁著有時間。”

“好的,我正閑得難受,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走吧!”

兩人一拍即合,便一同下樓,向校外走去。

從校門口出來,沿著街道一直往南走。八月底的黃昏,依舊酷熱難耐。兩位年輕人第一次出遠門,走在陌生又略顯繁雜的縣城街道上,漫無目的。他們盡情欣賞著比鄉下寬闊的柏油馬路,和路兩側高聳的路燈,比比皆是的商店,還有路邊叫賣聲此起彼伏的小販。這個夜晚,將是他們第一次遠離親人家鄉獨自生活的一夜,也是離家求學的開始。他們心裏清楚,求學路,還很長。

“李向山!”一個有些熟悉的聲音從身後不遠處飄來,向山回頭一看,原來是下午辦理入學手續時認識的史柱同學。他便微笑著揮手道,“你也出來逛街啊?”

“去前邊的錄像廳看錄像,一起去吧。”

”看錄像?去錄像廳?“李向山有些疑惑的望著史柱。

”是啊,前麵不遠的拐角處,就有一家錄像廳,去看個片子吧。“

向山遲疑了片刻,說道:”你去吧,我今天陪新國去辦點事,就不去錄像廳了。“說完,向山跟史柱介紹了孫新國,兩人寒暄幾句後,史柱便同向山他們道別,大踏步向錄像廳走去。

李向山一直在心裏犯嘀咕,上了高中,而且是一高,怎麼還能去錄像廳看錄像呢?在向山的內心深處,他認為去錄像廳看錄像,到遊戲廳玩遊戲的,都不能夠稱之為好學生。

李向山和孫新國在街上閑逛了一會兒,他們各自懷著無限憧憬回到了宿舍。

向山和新國被一同分到了高一四班,而史柱則被分到了隔壁的一五班。隔了一天,李向山的初中同學宋三陽也來一高報到了,他剛好在校門口和向山及新國相遇。能夠在這裏遇見老同學,那種興奮和激動是發自內心的。經過簡單交流,李向山得知,三陽是被按”定向培育“生錄取進來的,多交了三千元的”高價費“。在高興之餘,向山的心裏也有些許不平。他的中考成績比三陽多了幾十分,可高價費卻比三陽還多交了一千多。這種悠然而生的不滿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他並非是對三陽不滿,這點覺悟和理解能力他還是有的。總之,對於宋三陽的到來,無論如何,他都有一種不自覺的親近感。即便在初中就讀時兩人不在同一個班,交集縱使不多,僅是在食堂或校園內相遇時相視一笑的交情,對於他倆來講,也足夠了。而宋三陽對李向山,更是有他鄉遇故知的自然親近。更為湊巧的是,三陽也同樣被分到了高一四班。並且,他和向山一個宿舍。三位懷揣求學夢的莘莘學子,聚在一起,大有高談闊論之霸氣,恰同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