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活到三十歲(1 / 2)

從前有座山,山裏沒有廟。

有的隻是一個道觀,

道觀大不大,……確實有點。

山是個沒什麼名氣的青山,隻是因為道觀的緣故,在當地還是有一定的名氣,道長是個中年漢子,帶著幾名弟子,有大有,最大的不過二十歲出頭,已經在上大學,並不在道觀裏住了,隻是放假的時候回來看看。

山下有一個鎮,自建國以後不能成精,道觀的影響力便越來越弱,隻是因為道觀似乎傳承已久,人們還都保持著起碼的尊敬,但依然沒什麼人願意把孩子送到那裏。

可是前不久,道觀裏卻又重新出現了一個新麵孔,這當然不是哪家的人想通了,即便是道觀裏的孩子也會被道長送去讀學,初中,高中,直至上了大學。

當道長撿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便決定把他帶回去好生管教,不知能否救他一命,這孩子是個生的修道者,隻是生錯了年代,或者來錯了世界。

道士,自然便要修道,隻是如今的環境,便注定了下修道者,隻能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罷了。

雖然這道觀傳承已久,不知又能保留下多少的修道之法,但起碼道長看到這孩子的第一眼便知道,這孩子隻有自己能救,因為他知道,那本他好久沒翻開的書,或許能為這孩子續命。

如今地靈氣幾乎沒有,就算修習了那本功法,至於能續命到幾歲,就看這孩子的命了吧。

孩子取名陳三十,因為道長姓陳,推算得出,即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他也不可能活過三十歲,不過自從陳三十識字之後,就非常不喜歡這個名字,給自己改了名字,叫陳三石,像石頭一樣沉默的抗爭自己的命運。

自陳三石出生起,他就覺得很餓,非常餓,特別餓。

剛出生時,他看著與其餘嬰兒並無差別,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過了幾,他變得越來越瘦,無論喂多少奶水依然如此,醫院裏也沒有任何頭緒,這自然是因為他從母胎當中帶出的先靈氣被消耗殆盡,無法從周圍環境吸取靈氣的緣故。

當他被道長撿到的時候,已經瘦成皮包骨頭了。

……

“師傅,什麼時候才能不這麼痛苦?”

看著沉默不語的師傅,他便明白了,從此再沒抱怨過,默默修習,默默忍受。

一開始他吃的很多,因為饑餓,求生的本能使他不顧一切的吃,後來便趨於正常,他知道吃得再多也沒有用處,那個時侯他才三歲,他花了三年的時間來習慣這種感覺。

又過了三年……

陳三石6歲了,到了上學的年紀,所以他當然要去上學了。

道長在一年前就為此做準備了。

當陳三石剛滿5歲的那一,除了修習道法,道長終於給他安排了其他的任務或者功課。

任務並不是什麼複雜的事,就是鍛煉身體,但這對於陳三石來,真的不容易,即便他修習的是真正的修道之法,但如今,地之間又能有多少靈氣供他修行,僅僅能續命罷了。

從此,他便跑步,爬山,負重,而背負的重量起碼要能保證他一年以後背的起書包。體力可以負擔得起上學的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