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望夷宮變
秦二世二年一月(公元前206年1月),項羽與章邯正式簽訂和約,章邯率領二十萬秦軍歸降項羽。
至此,霸王之名響徹天下。
與此同時,各諸侯因恐懼其威名與戰力,紛紛向其示好,天下間漸成項羽一家獨大之趨勢。
此時,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楚軍的身上,等待著項羽的下一步舉動。
似乎所有的諸侯認為,率先殺入鹹陽的人必然是項羽,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猜測項羽封王後的稱號是什麼,籌備要送些什麼以討好這位霸王。
隻不過此時,他們卻忘記了,還有一支軍隊正在飛速的向著鹹陽開進。
……
武關,秦之四塞之一
後世詩人顧棟高謂之曰:"武關一掌閉秦中,襄鄖江淮路不通。"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乃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我已經讓酈生與陸賈入關去說服守將,趙升此人貪戀金銀玉器,隻要許之重利,我們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武關。”
營帳轅門前,張良身披一襲白狐大氅,望著眼前巍峨雄壯的關隘,雙眼之中滿是精明之意,胸有成竹的道。
“武關得手,關中門戶大開,攻下鹹陽便隻是時間而已。”
說罷,張良側身,向著身邊的中年男子躬身一拜
“子房,直到現在,我還感覺我是在做夢。”
中年男子腰別一柄煩著紅光的長劍,身披黑色大氅,寬正的臉龐上蓄了胡須,與之前相比少了幾份江湖氣息,卻又多了些沉穩滄桑。
此人正是另一路聯軍之首——劉邦。
“沛公,如今伐秦大業將成,為何卻有這般想法?”
劉邦手扶赤霄,踟躇道:“我本身沛縣一廳長,承蒙兄弟們不棄,隨我山中起義共襄大義。多年征戰,卻數經戰敗,顛沛流離,最落魄的時候連沛縣老家和家眷都丟了,還需像其他諸侯借兵討賊。”
“可是如今我手中竟有了十萬士兵,又有數位能人誌士前來相助,這一路連破昌邑,陳留,平陰,南陽等地,還真的讓我有種不真實之感。”
看著身後營盤內的點點火光,劉邦轉身直視張良,真摯的說道:
“若沒有子房,恐怕我劉季早就死在攻宛的那一天。還請子房能留在我的身邊,我願意獻出統領之位。”
說著劉邦躬身便要一拜,卻被張良慌忙拉住。
“沛公,萬萬使不得啊。”
張良握著劉邦的手搖了搖頭“子房本是韓國丞相之後,家國覆滅本就與那暴秦有著血海深仇。承蒙沛公不棄,一路相伴,至於這統領之位,良萬萬當不得啊。”
“子房先生,此番之後就留在我的身邊,我將終生視先生為師,共創大業!”
劉邦緊緊地握著他的手,直視著他的雙眼,鄭重的道。
“沛公……”
張良看著眼前的中年男人,半晌才悠悠開口;“沛公,故土難離,大業未計,恕在下無禮……”
說著,張良俯身拜倒在地。
“子房……”
劉邦眼中閃過一絲失落,不過很快他便將張良攙扶起,拍了拍他的手,歎了口氣
“看來,我和子房的緣分還未到啊……”
“沛公放心,若是沛公有求,無論萬水千山,子房定會來到沛公身邊,助沛公一臂之力!”
張良鄭重的道
“有子房此話,我好受多了。”劉邦笑了笑,隨後眯著眼睛,看著眼前的武關,沉吟不語。
“算算時間,應該差不多了。”
心裏話音剛落,隻見遠處的城牆上驟然升起點點火光,隨之城門轟然開啟。
“沛公?”
張良眼見大計已成,喜悅之色躍然於臉上。
“走,我們進城!”
一時間劉邦豪氣幹雲,大袖一揮,眼中一抹深意轉瞬即逝。
……
秦二世二年二月,劉邦用張良計,策反武關守將開城投降。
與此同時,章邯投降,武關失守的消息終究傳到了胡亥的耳中。為此胡亥寢食難安,對趙高大發雷霆。
趙高眼見胡亥對自己已產生嫌棄之意,眼見鹹陽已無險可守,未免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當即派出心腹手下意欲與劉邦聯合,獻出鹹陽。
正巧,劉邦早已派遣手下潛入鹹陽,與趙高一拍即合,決意以趙高為內應,待劉邦殺至再率領文武百官投降。
至此,趙高趁機稱病,拖延文武百官,同時與其心腹們商議謀逆弑君之事。
一時間,鹹陽城內風聲鶴唳,日日自危。
……
秦二世二年三月,劉邦大軍行至藍田,與秦軍禁軍殊死搏鬥。最終劉邦用張良奇謀,圍點打援,護軍都尉李由,中護軍沈灌等禁軍一係悉數戰死,三萬禁軍覆滅。
而在鹹陽城內,一場籌謀已久的大戲也緩緩拉開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