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人家》原始版居然是這樣的!(1 / 3)

時不時,我就回一下蛙兒崗,回到兄妹屋,回到荷花灣,看看大水,看看花兒,對了,小瑩現在也應該住在蛙兒崗裏了吧……

如果現在讓我重寫《叫花夫妻小莊園》,我肯定,會更好。看小說到隻是,已經不可能的了……

說到這兒,對一位叫jansam的朋友感激萬分,《叫花》已經完結多天了,他(她)還每天每天地,在為它投票,每天每天的。《煙雨》呢,英雄呼嘯兄也是如此默默地投票,感動,鞠躬!對每一位投票點擊評論的朋友,東籬全是感激萬分!

在寫《叫花夫妻小莊園》的後期,對《煙雨人家》一點全麵的構思全沒有,隻是勉強寫了幾章。

您肯定想不到,《煙雨人家》的原始構思,本不是種田文,也根本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不過,也有一些原始的痕跡。現在發上兩章原始版,供讀者朋友們一笑吧。

***************************************************************

001興尹村張家有頑童

話說某朝,某鎮,有個小村,叫鎮尹村。

新上任的縣太爺叫尹長順,帶著一肚子氣來到任上,自己花了好多冤枉銀子上下打點,結果還是沒能官升一級成為從六品,又被打發到這窮鄉僻壤的地方,繼續當了七品的芝麻知縣。

尹知縣某日無聊翻看縣誌,發現離縣城不遠的地方竟然有個鎮尹村,心想我就姓尹,這個小村還要鎮住我不成?我已經夠倒黴的了,要是再給鎮住,本老爺非去給縣城看大門不可!改名!大筆一揮,從此鎮尹村成了興尹村。

興尹村有一戶張家,一家三口,丈夫叫張旺根,老老實實的一個人,妻子趙氏,脾氣有些小火爆,卻又粗識文字。因此這一家子的事情全是趙氏作主,趙氏怎麼說,張旺根就怎麼聽,兩口子過得倒是相當和諧。

家裏有草房廂房四間,村後有薄田水地二畝,日子雖窮得叮當響,一家子也勉勉強強過能吃飽肚子。

最讓兩口子頭疼的是他們的兒子張永安。夫妻倆成親並不晚,但中年才得此一子,把兩口子高興壞了,尤其是趙氏,差點沒高興瘋了,要知道,這麼多年沒給丈夫生兒育女,在興尹村她都抬不起頭來。

夫妻倆給小永安起了小名,叫大騾子。鄉下全認為男娃的小名起得賤點,孩子就命硬好養活,所以滿大街瘋跑玩耍的全是些狗剩子、三蛋子、二牛子之類的。夫妻倆為了容易識別,張永安,就又叫大騾子了。

這永安大騾子長到了十一歲上,就已經淘氣頑皮到了極點。登梯子上高,爬樹掏鳥,下河洗澡,在興尹村裏與小夥伴打架,往人家女孩子懷裏塞條蛇,這些事兒大騾子全幹過,就隻差把自己家的房蓋掀了。

村裏人每每來張家告狀,要不就是大騾子把鄰居家的小玲又給逗哭了,要不就是趙四丫子奶奶來說,你們家大騾子怎麼又把我家煙囪給堵住啦!

把個趙氏給氣得頭頂冒黑氣,照著大騾子屁*股蛋*子就是十幾笤帚疙瘩,又帶著大騾子上門陪禮道歉。吃晚飯的時候,又是淌著眼淚問大騾子屁*股還疼不疼,趙氏說大騾子你怎麼這樣頑劣成性,不讓爹娘省一點心啊!

大騾子根本不在乎挨的那幾下打,高粱米飯照樣吃得極其噴香。

從此後趙氏把兒子管得甚是嚴謹,又按著大騾子的脖子,非讓他跟自己學識字不可。趙氏小時還是女孩子的時候,也是被家裏嬌寵過的,因此識得一些文字。趙氏就用樹枝在地上畫著字,讓兒子學。把大騾子學得腦袋都大了好幾圈,一個勁想溜,又挨了幾笤帚疙瘩後,才老老實實地跟著娘在地上也是寫寫畫畫。他雖不喜學字,但腦子卻是異常聰明,娘教過幾遍,大騾子就記住了。

這一天,大騾子在地上寫了幾個字,他爹雖不識字,卻也蹲在兒子旁邊,一邊看著他寫,一邊笑得合不攏嘴,就招呼妻子:

“小蘭啊,你看咱兒子真是出息了,如今自己已經能寫字了。”

趙氏聽見後,也是高興的跑過來看兒子寫了什麼,這一看,把趙氏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去。

隻見地上歪歪扭扭寫了四個字:

爹乃小狗。

趙氏情急之下,給大騾子地招呼了幾個脖兒溜,又罵丈夫張旺根:

“你還傻嗬嗬地跟著樂!”

不過,從此趙氏也斷了將兒子送到私塾,將來好考取個功名的念頭,自己這兒子實在不是讀書人的樣子。若能識得幾個字,將來長大後萬一做個小買賣啥的,能記個帳也就行了。

不過一來二去的,隨著多識了些字,大騾子覺得自己的小名難聽,就跟她娘說,我這也是有點學問的人了,別總叫大牲口的名字了。

她娘呸了他一口,你有個屁的學問。不過她也想到大騾子這個稱呼確實不好聽,就問兒子:

“你的意思是叫什麼?”

“叫大羅就行了。”

她娘也就應了他,以後張永安就叫大羅了。

轉眼大羅到了十四歲,依然頑皮得緊,但這也是男孩子的天性。他和村裏的小夥伴總的來說,相處得都不錯。隻有鄰居周奶奶家的孫女小秀兒,與大羅勢同水火,好似冤家,隻要兩個人碰了麵,不是互相瞪眼就是吵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