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圖靈測試”嗎?
1936年,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艾耶爾思考心靈哲學問題:我們怎麼知道其他人曾有同樣的體驗。在《語言,真理與邏輯》中,艾爾建議有意識的人類及無意識的機器之間的區別。
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文中預言了創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機器的可能性。
由於注意到“智能”這一概念難以確切定義,他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如果一台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通過電傳設備)而不能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稱這台機器具有智能。這一簡化使得圖靈能夠令人信服地說明“思考的機器”是可能的。論文中還回答了對這一假說的各種常見質疑。
圖靈測試是哲學方麵第一個嚴肅的提案。
1952年,在一場BBC廣播中,圖靈談到了一個新的具體想法:讓計算機來冒充人。如果不足70%的人判對,也就是超過30%的裁判誤以為在和自己說話的是人而非計算機,那就算作成功了。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之前,英國研究者已經探索十幾年的機器研究。比率俱樂部是一個非正式的英國控製論和電子產品研究團體,成員包括阿蘭·麥席森·圖靈。
1967年由英國哲學家費麗帕·弗特提出。鐵軌上有五個小孩在玩,停用的岔軌上有一個小孩在玩,要把車轉移到岔軌上壓死一個孩子救下五個嗎?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關於道德問題的直覺泵。
1980年約翰·塞爾在《心智、大腦和程序》一文中提到的中文屋子思想實驗,對圖靈測試發表了批評。
2014年6月8日,一台計算機成功讓人類相信它是一個13歲的男孩,成為有史以來首台通過圖靈測試的計算機。這被認為是發展的一個裏程碑事件。
此後一百年間,人類不斷的探索著這些機械,希望可以為他們創造生命。
2105年末,王鐵錘在實驗室興奮地叫到:“這次的新型計算機必定會通過最新圖靈測試的!”
2106。新計算機會議。“沒事的,不就是測試失敗了而已,許多學家都會這樣的,一次失誤代表不了什麼。”“可是,按理說這次必定會通過啊。按前幾代的性能推測,這一代是可以成為首次通過高級測試的計算機,怎麼可能連中測都過不了。”“別想別的了,再查看一次代碼吧,說不定有什麼紕漏。”“查查查!我都查了幾十次了!還要查!”拍桌離去,不歡而散。
空無一人的機房中,一星渺茫的紅光微微閃爍。突然屏幕亮了起來,顯示著:正在計算……
2250年,機器帝國時代來臨,人類滅絕。
生命的本質,在於隱藏,和統治。
人類的曆史在曆史的長河中湮沒。。
3005年,“既然我們是機器做的,我們能不能培育一種有著動物血肉像我們一樣身形的物種出來呢?”“要不就叫,人類?”
可能曆史,就是無窮盡的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