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前記(1 / 2)

亙王朝,建國於一百七十五年前,傳五世,十一公。元公陳天德,文公陳祥,玄公陳漢,是為三脈。太公陳賜文,高公陳敦,世公陳賜明。以上六位,隻有後三公真正掌權。

元後主中統二年元月,陳賜文逼迫後主禪位。次月,立國號亙,建年號本業,是為亙太公,諡號為亙文德世孝帝。本業年間,太公兩次南征,滅鄭,明兩國,同時大舉開展商業,海商最是繁華,最遠的航線直達新羅灣。

本業十九年,太公禪位於其子恩旭,次年立年號宣正,是為亙敏公,世人又稱亙文明孝帝。宣正年間,敏公平定國內的大小動亂,同時改革前朝預留下來的積弊,一時間,亙朝國內四方太平,農民、商賈、學士,都是其樂融融。

敏公膝下一子,名德會,但是敏公病重時並沒有傳位於陳德會,而是傳給了伯伯陳敦,也就是文公次子。高公於敏公八年繼位,次年立年號平國。隨後大興兵戈,西行滅蔡,南下滅宋,北上滅後元。一時間,大亙邊疆隻有南邊宋,西邊楚,西南梁三個國家。

可能是高公窮兵黷武的原因,亙桓公在位期間,改革軍製的同時,不斷裁軍,直至桓公末年,平國全盛時期的兵力十不足一。

後來,陳賜明又奪了桓公的皇位,因為和太公同輩,諡號定為亙武烈世孝帝。

世公十九年,宮變再次爆發,權利回到文公一脈手中,當位皇帝為陳恩玉,是為亙憲公,諡號亙文正孝帝。

此後的六位帝公,全部屬於文公一脈,而當今陛下陳天沅,係陳祥七世孫。

亙朝第六位帝公,亙武公陳德淮,在位二十八年。武公一輩子,打了三場仗,輸了三次,但是卻讓邊疆三國恐懼至極。

亙朝第七位帝公,亙宣公陳光聖,在位十一年。宣公治政有方,後世史稱為文英之治,因為宣公的諡號是亙文英成帝。

亙朝第八位帝公,亙神公陳興宇,在位十五年。神公是亙朝政治腐敗的開始。與其他帝王一樣,神公前五年,還是勤儉持家,直到康平六年,也就是神公四十一歲那年,他開始迷上長生一說,此後江湖術士在中京頻繁出現。

亙朝第九位帝公,亙欽公陳複南,在位二十年。欽公是神公與真公之間的緩和地帶,若是沒有欽公,恐怕亙朝就亡於此了。

亙朝第十位帝公,亙真公陳業道,在位二十八年。在欽公將亙王朝拉會主路不到兩年後,真公繼位,成功地將亙王朝拐上小道,漸行漸遠。

亙朝第十一位帝公,陳天浣,算不上明君,最多也隻是守成之君。於亙王朝一百七十四年繼位。如果按西方算法,就是公元一三九九年。

陳亙宗室的人口基數不大,再加上百年時間的風雲變幻,除了元公一脈不知去處,文公一脈就穩固在政界,玄公一脈穩固在古文界;除此之外,陳亙宗室還有兩家支脈,一是元公養子陳賜武一脈,如今穩固在軍界。以及陳楚和陳雨兩家合並的一支,在商界,發展頗深。雖然陳亙宗室現在隻有不到六百人,但是對於各個領域的滲透,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就算是不用特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