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正德十六年五月十五rì(丙寅),殿試剛剛結束,一位年近半百的新科進士被分派到禮部當上一名觀政(實習生)。

而這位高齡實習生的名字叫做張璁。

請大家注意:張“璁”和朱厚“熜”倆人的名字屬於形近音同類,對於這種情況其實也挺忌偉的!所以在後來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嘉靖皇帝特意給張璁賜名為“孚敬”。因此,現在的張璁也就是rì後的張孚敬。

關於這位張璁大叔的來曆,下麵我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張璁,字秉用,於成化十一年十一月[1475年1月]出生在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

實話,這位張璁大叔外表既長得很不上進,為人也不怎麼謙虛,畢竟才能有限嘛!如果再謙虛的話那就什麼都拿不出手了。

張璁大叔之所以熬到這個歲數才混到禮部當上一名觀政,其實也挺不容易。過去作為一名老牌複讀生,此前連續七次上京考科舉,結果習慣ìng地落榜。

那時候的他對於科舉考試已經不再抱以任何憧憬了。畢竟人活到這個歲數人還是有點自知之明,踏踏實實到吏部報道,然後混個公務員職務才算正道。

然而,一位自稱會算命的朋友在給他算了一卦以後勸他再考一次,並且當場揚言:“三年以後,定當金榜題名;再過三年,還將仕途高升!”

“哇!哪會有這樣好的事?”

對於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一開始張璁大叔有點不以為然。後來,在他那位朋友反複勸之下,張璁大叔開始猶豫了。

其實仔細想想,對方的話還是蠻有道理的。反正老子倒黴倒了二十多年,也不多差這一次吧!

就這樣,張璁大叔懷著忐忑的心情,再次赴京參加第八次考試。直到正德十六年的這場殿試,張璁大叔才得以考上(名列二甲七十八名進士),這一年他已經四十七歲了!

大家想想,當年科舉試三年才一次。而在沒有Spnsr讚助的情況下,張璁大叔堅持考了八次!這份履曆拿出來公示,也實在太“勵誌”了!

當然,我們也不要笑人家,人家也不容易。科舉考試本來就是一場狼多肉少的競賽。雖成績不算太好,但真正的人才也不是光靠考試就能考出來的。

張璁大叔始終深信,隻要努力堅持,上就會給他累積彩池!

可是,對於這位高齡實習生的到來,禮部那邊的同事似乎對他並不友善。自從張璁第一到禮部上班以後便處處受到冷落。

沒過多久,這位整冒冒失失的中年大叔很快便成為一眾領導幹部的指定批評對象!

不過,人生總是很奇妙的,成功與否往往在於如何把握時機。對於一心想要成為未來國家棟梁的張璁大叔來,機會就在眼前。

作為當今朝廷的頭版新聞(大禮議),張璁心裏麵很清楚,禮部所提出來的那套議禮方案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然而,大夥兒之所以跟風起哄,全因心態不正導致而成。

因為在大多數官員的眼裏公義是沒有市場的,當所有人都投向楊廷和這隻“績優股”的時候,張璁卻不這樣認為。這個世界不是那邊人多那邊就能贏,於是他決定選擇另外一個投資方向─────嘉靖。

(當然,還有個別壞壞的騎牆派官員,希望看定形勢後再下注。)

然而,這回投資的風險卻是非常的大,因為它將意味著從此要與全體內閣官員對立。因而,在出擊之前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務求一擊即中。於是,張璁大叔便開始著手研究一套既可以堵住對方嘴巴,又能向皇帝大人表忠心的議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