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貞百丈建茅庵,
汝來禪寺求平安。
來者朝廷任尚書,
封疆大吏保安康。
甘貞,曆史上最先修建百丈寺的人,百丈寺最先名叫"鄉導庵"。唐朝貞元十年,甘貞親自將懷海請到了百丈山區的大雄山中自建的"鄉導庵"中任住持,並將庵改名為"百丈寺",自此,唐代禪宗巨匠懷海在此住持禪法0年,為中國佛教禪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相傳甘如來就是甘貞的後人,甘如來之所以做到封疆大吏,就是因為甘貞修建“鄉導庵”信佛有功。
甘汝來,字耕道,號遜齋,奉新縣會埠鄉水口村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兼領兵部,加太子少保。《清史稿》有傳。甘汝來的為人,史書稱他清鯁強毅、風節凜然、裕經濟才略,能任大事,下望其風采。
甘汝來初次做官,任淶水(今河北)知縣,他一到任,就免除了當地百姓六千兩稅銀。在淶水,甘汝來做了一件不畏強權,剪除凶頑的事,名震下。一,皇上身邊的三等侍衛畢裏克帶領一幫人到淶水訓練鷹,他們所到之處,橫行霸道、強占民房、歐打百姓。甘汝來知道後,立即派人將他們拘捕,這些人向上反告甘汝來擅捕在職官員。官司打到皇上那裏,皇上下旨吏、兵、刑三部會審。會審時甘汝來慷慨陳詞,理直氣壯,不肯屈服。三部議定將甘汝來革職。而此時淶水百姓絡繹不絕地到京城探望甘汝來。皇上知道事情原委後,認為甘汝來正直無私,下旨恢複他的官職,將畢裏克革職。於是甘汝來“強項令”之名譽滿京師,名震下。大家現在經常引用的一句話:“不因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就是當時直隸巡道朱綱對甘汝來的讚詞。
甘汝來由淶水調任新安知縣後,力諫開鑿白楊澱堤,使新安縣幾千頃旱地得到灌溉,多收麥上萬斛。
雍正二年(174年)hūn至雍正三年(175年)hūn,甘汝來出知廣西太平府攝南寧府事,又升左江分巡道,廣西按察使,一年四次遷升,最後官至封疆大吏―廣西巡撫。廣西是偏遠省份,少數民族多,當時的地方土司權力很大,胡作非為,社會一片混亂。甘汝來在廣西任職四年,削弱了龍州土司的權力,界定了爭執多年的思明土州和安南(越南)祿州地界,懲治胡作非為的泗城土官,兵不血刃就徹底扭轉了廣西的社會治安和秩序。甘汝來從地方官做到吏部尚書,兼領兵部,每任一職都政績卓著,清正廉明。乾隆四年(179年),甘汝來在吏部官署去世,噩耗傳出,乾隆皇帝降旨停止上朝一rì,以示哀悼,並派大學士納親帶一批人扶其靈柩回汝來原籍。到他家後,見一穿著樸素的老太婆在庭前補衣,納親就對她:“請轉告老夫人,尚書在官署暴病逝世。”那老太婆聽後號啕大哭起來,才知此人就是甘汝來的母親。納親問她有無積蓄辦喪事,她拿出所剩無幾的汝來官俸:“有!”。納親見後感動得淚流滿麵,並上奏朝廷。乾隆皇帝感甘汝來為官清貧,賞賜他家白金千兩,並特派官員具體承辦他的喪事。甘汝來死後葬在羅市鎮,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張廷玉為其撰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