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連 續 追 擊(1 / 3)

() 消滅了承誌幫進攻西華的馬步軍主力,線鈴和虎翼軍騎兵沒有絲毫停留,直撲郾城而來,後麵緊跟著木仙瞳和汴河幫的兩個重步軍和兩個jīng銳的輕步軍。再後麵是虎翼軍步軍主力,不過,這些步軍主力在追擊承誌幫步軍時已經分散,重新聚集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他們索ìng也就不著急了,一邊打掃戰場,一邊慢慢聚集,反正前麵有虎翼軍騎兵和另外四個步軍,挾新勝之威倒也足夠應付的了,至不濟也能取個均勢,到時候整頓好的虎翼軍步軍加入來個雷霆一擊,比現在一隊一隊零散上來搞添油戰術要好得多。

結果,戰事比線鈴和汴河幫高層想象的還要順利。原來承誌幫西路軍攻占郾城後,以馬軍主力輔以一部分輕步軍奔襲西華,意圖與東路軍彙合,這一路軍兵力較少,隻有八千餘人,但他們之前打的主意是與東路軍彙合,完成對汴梁的合圍,到時候有東路數萬大軍的支持,兵力也不會顯得單薄。而另一支西路軍的兵馬,其中有兩千五百人的重步軍一個軍和輕步軍四個軍,總兵力共約一萬三千餘人,計劃攻擊商水。另有兩個輕步軍(不全)不到五千人留守軍事重鎮郾城。[.huaiiu.ne]

按原本的計劃,進攻西華和郾城的兩路軍應該同時出發,但西華軍爭功心切,提前出發了,而商水軍知道自己是純步軍,再怎麼爭也快不過配備了馬軍主力的另一路人馬,索ìng便不再去爭,慢慢悠悠的準備,因此晚了大半才出發,走了不遠就到了晚上,又紮營歇宿了一夜,到明才重新出發,如今剛剛離開郾城不過數十裏。

線鈴如此不顧部下連續兩戰的疲勞,緊趕慢趕的奔襲郾城,也就是因為剛得到敵軍另一路軍離開郾城進攻商水的消息,為了盡量不讓這一路軍重新縮回郾城的原因。

在線鈴和其手下參軍們的計算中,他們在殲滅剛才的五千輕步軍的過程中,一直沒有遇到畢士斐和他帶走的百餘騎親信,明他們在吃了敗仗以後,並沒有與這些輕步軍會合,極有可能是直接跑回郾城報信去了,他們消滅承誌幫的輕步軍花了不少時間,估計這會兒不但郾城方麵,就是出擊商水的那一萬三千人的步軍也已經得到了消息並且在往回趕了。雖然自己方麵是騎兵在速度上有一些優勢,但郾城也十分堅固,有五千步軍把守,足以拖到那一萬三千多人回來了。這兩軍會合起來,足足有一萬八千多人,就算最終敵不住自己的虎翼軍和汴河幫另外四個jīng銳軍的攻擊,但邊打邊撤還是有足夠把握走掉的。因此,在出發之前,線鈴是做了兩手準備的,一手是如果承誌幫的一萬三千步軍還沒回來,就先伏擊他們,盡量使他們損失慘重而沒有在郾城死戰的決心而撤退,這就是最理想的了——畢竟,他們這支軍團是汴河幫的總預備隊,其主要麵對的方向是承誌幫的東路軍。西路軍能將他們擊退就可以了,沒必要也沒可能花費太多的時間與jīng力。

而他另外一手準備就是打持久戰了,一旦對方的一萬三千人先他們回到郾城,這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到時候,汴河幫兩萬二千人對承誌幫西路軍一萬八千人,雖然汴河幫在兵力上略占優勢,人員素質上也更jīng銳,並且有千餘騎兵助戰,但對方有堅城在手,足以抵消這一點優勢,拖上一段時間是不成問題的,而汴河幫卻拖不起,畢竟東路才是主要戰場。可放著如此大規模的敵軍在西路,就好象一個定時炸彈,就算不爆炸,整掛在心上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然而,結果卻大出線鈴的預料,當虎翼軍馬軍殺到郾城的時候,城裏不但毫無防備,四門大開,甚至有些人以為虎翼軍的騎兵是勝威軍的,一點戒備也沒有就將他們放進了衛城。

這種情況使線鈴甚至以為敵軍是有什麼埋伏,馬軍主力在城外逡巡了半,直到進入城內的先頭部隊不動聲sè的控製住了東城門,就算有埋伏也能全身而退,這才下令主力殺進城去。直到這時,線鈴還在疑惑不解:那畢士斐也算北國慷慨之士,之前雙方廝殺,他表現得十分英勇,雖然後來也有拋棄部下逃走的舉動,但那也是在勢不可為的情況下,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在塞北崇尚狼文化的民族中,這中舉動根本不是膽怯懦,反而是明智之舉。論理,就算畢士斐畏懼汴河幫勢大不敢回郾城,派個人報信總不是什麼難事吧?怎麼可能郾城這邊的承誌幫守軍一點消息也沒有收到?

書中再次暗表一下,這畢士斐絕非置友軍生死不顧的人,他帶著百餘親信和後來慢慢彙集來的勝威、靖威兩軍的散兵遊勇,尚有二百餘騎,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趕緊通知跟在他們後麵的步軍和郾城方麵前線的最新戰況,可是問題是:他們又迷路了。經過西華城東的那場伏擊戰,勝威靖威兩軍能殺出來的,基本上都是北國騎士,而恰恰兩軍中攜帶和識別地圖的,都是宋人騎士,這一方麵是宋人在兵書戰策,地圖典籍等“文”的方麵有加成(就如北國人在騎shè方麵有加成,rì本人在馭獸方麵有加成一樣,隻是這種加成實用ìng不高),另一方麵,北國騎士是新投靠的,對大宋國內地形地貌甚至城市分布基本是兩眼一抹黑(正常,如果本書沒有括號中的注解,很多讀者對不少宋代城市的名稱大約也是一無所聞),而宋國騎士能進勝威軍這個jīng英等級上的,在大宋境內遊蕩少也有七八個年頭了,雖然京畿路不是承誌幫的地盤,但多少也要比北國騎士熟悉一些。

正因為如此,當畢士斐集結了殘部以後才發現,手下竟然沒有一個管地圖的宋人斥候和參謀。係統提供的比較粗糙的地圖,他作為主將,身上還有一套副本,可根本沒一個人懂得靠地圖認路這方麵的知識,隻能靠著直覺瞎蒙。就係統提供的破地圖,當初有這方麵人才的時候,他們都走歪了路,這次連這方麵的人才都沒有,開始他們走得大致方向還算不錯,但走來走去,便越偏越遠,當畢士斐再次看到城池的時候,這座他們認為是郾城的城市,城門口居然掛著“襄城”的大字。不知不覺間,他們竟然從穎昌府(今河南許昌)和臨穎縣(近河南臨穎)間穿過了官道,到達了汝水重鎮襄城(今河南襄城),而且,這也已經是西華伏擊戰後四的事情了。

且線鈴和虎翼軍騎兵,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沒費吹灰之力便攻如了郾城衛城。而直到他們攻到鎮守府,城裏的承誌幫士兵才發覺到他們竟然是汴河幫的部隊。承誌幫西路軍jīng銳主力都分兩路分別出擊西華和商水了,留在郾城的雖然還不上是烏合之眾,但也無非是一些保障後勤補給的低檔軍隊,在這危機關頭,便顯示出了士兵素質的差別。此時虎翼軍騎兵不過千人出頭,還是巷戰這種不利於騎兵發揮的戰場環境,郾城守軍憑借人數上的優勢,就算不能將虎翼軍趕出城去,起碼也能保持個均勢,從容組織撤退。可承誌幫的這些留守軍,一見到對方的jīng銳騎兵,就已經鬥誌全失了,很快,鎮守府又被攻陷,承誌幫的郾城留守雖然在親信衛士的保護下衝了出去,卻無法有效的收攏散軍,很快,在虎翼軍有重點的打擊下(就是優先打擊形成一定人數規模的集團,使之無法進一步有效組織),承誌幫守軍便徹底放棄了抵抗,從尚未被虎翼軍控製的城門爭相逃了出去。可是,這些逃兵運氣未必比被虎翼軍堵在城裏的那部分好,他們剛一出城,迎麵便遇到木仙瞳為首的汴河幫四個jīng銳步軍,又被趕回城去,接著有被再次趕了出來,這樣來回幾次,承誌幫的士兵便所剩無幾了。隻有以其郾城留守為首的三四百人四散逃了出去。不過,這個郾城留守比畢士斐還是要靠譜一些的。他在出去後的第一時間,便派人通知了攻擊商水的那一支承誌幫部隊,這一是承誌幫西路軍機動兵團中唯一隻支建製還算完整的軍隊了。

得知西華軍慘敗以及郾城失陷,自己的部隊成為孤軍的消息,攻襲商水的承誌幫主將大驚失sè,立刻下令全軍撤退。但是,處在這種戰場環境之中,再想全身而退已經基本上不可能了。雖然虎翼軍騎兵經過連續作戰,減員嚴重而且非常疲勞,不得不在郾城休整,並從原本各軍的步軍中抽調懂騎術的補充新鮮血液,但木仙瞳手下有四個jīng銳軍,虎翼軍還有一萬多步軍,這兩路人馬加起來足足兩萬餘人,正從西邊和西北方向向承誌幫的部隊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