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與第一章 天一閣(1 / 3)

()楔子

五胡十六國之後,中原南北分裂、進入南北對峙的階段,這是中國曆史最為混亂的時期。南方進入蘭陵蕭氏的統治,國號齊,在蕭氏內部,政權幾經動蕩,最後落到了南康王蕭寶融的手裏,稱齊和帝。當時為了報殺兄之仇與蕭寶融一同起事的還有雍州刺史蕭衍!

在成事之後,梁王蕭衍大權在握,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子”,人心浮動。

蕭寶融迫於蕭衍的壓力,下詔禪位於蕭衍,蕭衍假意謙讓。蕭衍好友帶領眾臣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書,請求蕭衍登基稱帝,蕭衍勉強接受眾人請求,登上皇位,改國號為梁,接受百官跪拜朝賀。

不久,當上皇帝的蕭衍賜下一杯毒酒給蕭寶融,蕭寶融端著毒酒,看著尚在繈褓中的兩個孩子,不禁淚流滿麵,心中悲憤難平,對左邊的兒子道:“吾兒,蕭衍背信棄義,無恥反複,你長大之後當誅殺此賊,奪回皇位,平為父心中所恨!”

他看向旁邊的女嬰軟,歎了口氣在帝王家,也未來得及享受人間榮華,便要失去至親,奈何!奈何!女兒啊,若兄長失敗,你便禍亂下,叫蕭氏一族永不安寧!”

罷,令人抱著兩嬰孩逃離皇宮,看著宮人消失的背影,蕭寶融哈哈大笑,將毒酒一飲而盡。

第一章一閣

轉眼已經過去了十八年,十八年來蕭衍勵治,戰亂終於停歇了一段時間,飽受戰亂的百姓安居樂業,江南一帶也變得歌舞升平起來。

在距離京城建康三十裏外有一處莊園,乍看之下沒什麼特別,在京城數得上名的人家哪個沒有一個這樣的莊園,可是往裏走,在巨大的人工湖中心,蜿蜒的水上走廊盡頭一處樓閣,卻顯得那麼的與眾不同。樓閣掩映在水汽之中,猶如半羞的少女,如同置身於超然的世外仙境。

樓閣的門上吊著一塊巨大的牌匾,赫然寫著金光閃閃的“一閣”三字,旁邊加蓋著正是曆代相傳的傳國玉璽。相傳一閣原本是皇家一處藏書所在,此間主人正是身份顯赫的當朝宰相沈約。當年蕭衍奪位,多虧老師沈約幫忙,封建昌縣侯,知道老師喜歡書籍,便將此處送與沈約,做養老之用。沈約多年來搜羅下奇珍孤本,加上一閣原本的藏書,現在裏麵藏書之豐富,令人乍舌。一閣中分門別類放置的各類書籍,成為世人夢寐以求的瑰寶,包羅各門各派武功秘籍的一閣,也當之無愧成為武林聖地。

沈約早在十幾年之前便打遍下無敵手,成為公認的第一高手,加上在皇室中的地位,又出身於門閥士家沈家,南朝有“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約雖然年歲已老,隱居於莊園,但是在朝在野都有十分巨大的影響。

除了沈約的親傳弟子,一閣的藏書從來不借與外人觀閱,許多外人想要進入一閣,隻好尋來一些手抄古本,獻給一閣,換得一個進入一閣的機會。這個規矩一連延續了十多年,一直沒變,但是主持獻寶大會的人不知由什麼時候開始由沈約本人變成了他的弟子高歡。

在候客廳裏,依次坐著六個人,左首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氣勢頗高,斜睨眾人。他的下方是個儒雅的中年人,閉目假寐,一隻手卻放在桌上的木盒上時不時拍一下。最後麵是一個不修邊幅的年輕人,一雙眼睛不安分地左看右看。這邊三人皆是文人模樣,右邊三人卻大大不同,都是武者模樣,在右首坐著的是個穿黑衣的老者,手邊放著一把劍,目光與坐在對麵的白須老者相遇,明顯能夠感覺到其中敵意。坐於次位的是個俊美飄逸的少年,在六個人當中隻有他最為閑適,慢悠悠品茶。最後的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抱著一把寶刀緊張兮兮,像防賊一樣看著眾人。

很明顯,左邊的人都是衝著一閣的文學典籍而來,右邊的無不是為了一閣的武功秘籍的。梁國整體尚文,習文成風,文人多看不起練武之人,因此左邊的人看著右邊都有些鄙視。

六人在不和諧的氣氛中等了一盞茶的時間,才從外麵悠悠走進來兩人,一老一少,一個是不到弱冠之少年,一個乃麵白無須頭發花白的老者,在座六人齊齊站起來,打量二人。最先進來的是一個白衣少年,明亮的眼睛一掃六人,目光在那個俊美的少年臉上略微停頓。後麵跟著進來一個青衣老者,目光一沉,跟在白衣少年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