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被俘(1 / 2)

“頂住!一定要給我頂住,快,蘇聯人的炮擊已經過去了,所有戰鬥人員馬上回到沿河建築的廢墟裏麵組織防禦。”

15分鍾的重炮轟擊後,螻蟻一樣的德軍士兵和烏克蘭民兵從波爾塔瓦這座城市的廢墟堆和地下室中爬出來,三三兩兩散開在陣地上,融入沃爾斯科拉河沿岸的臨時防線,這裏的防禦由河岸邊原有的建築物廢墟和枯木叢雜的丘陵、工兵臨時挖掘加固的土工作業工事和簡易坑道組成,至於反擊的重炮火力基本上已經消耗殆盡,隻剩下150mm六管輕型火箭炮這些便於運輸機空投的裝備還可以為部隊提供救急的火力支援。

“蘇聯人又開始渡河了!”隨著一名德軍狙擊手勇敢地使用一發曳光燃燒彈擊中了一艘蘇聯人的橡皮艇,為黑暗中的德軍炮手指明了蘇軍艇隊的位置,一番激烈的自動武器和火炮的嘶吼開始又一次響徹起來。幾發蘇軍的122mm炮彈落在了剛才德軍阻擊手觀察開槍的陣位,把那裏的幾個瓦礫堆重新犁了一遍,也不知道那個英勇的戰士有沒有及時轉移。

“快一點,趕快裝填,嘿!注意別磕到引信!”幾個一周前連槍都沒拿過的烏克蘭誌願者在德軍炮兵的指揮下手忙腳亂地給6管火箭炮重新裝填著彈藥,然後很快就估摸著轉到蘇聯人渡河艇隊的方向,狠狠打出了6發火箭彈。烏克蘭人操炮的水平很爛,不過既然這種火力支援武器已經被部署到距離不足2公裏的肉搏距離上了,精度什麼的也就都是浮雲了。

落水的蘇聯士兵在黑暗中發出絕望的嘶吼,如同受傷野獸的嚎叫,很快就發展成了橡皮艇和泅渡並用的搶渡,機槍火力和重炮交織成一道互相秒殺的火網,不足百米寬度的河流本就無法阻擋兩岸火力的互相殺傷,成批的士兵在彈幕中倒下,德國人受傷後,烏克蘭市民組成的誌願隊就立刻自發頂上去撿起武器繼續射擊,而蘇軍士兵則不得不化作沃爾斯科拉河底的腐泥,把河床漸漸墊高、淤塞,河水漸漸化作黑紅色的深沉。

德國人不是一支軍隊在戰鬥,站在4萬德軍精銳背後的,是十萬人的烏克蘭誌願者,雖然他們還是草莽的烏合之眾,可是幾百年積累的世代血仇讓他們的凶性一旦被激發出來後,就不亞於阿拉伯人對猶大人的狂熱,在這種近距離作戰的搏殺中,軍事素質的作用被降到了最低,而蘇聯人在數次獲取突破橋頭堡陣地的機會,衝入波爾塔瓦城內時,這種情況被發揮到了極致。

德國人一向是不願意拿著短射程自動武器和那些換命的炮灰軍隊打巷戰的,可是有烏克蘭誌願者占人數優勢和體力優勢的生力軍加入後,這種情況就改變了。靠著德國空軍這幾天大量空投的mp40衝鋒槍,和搏殺中隨處繳獲的**沙,這些逐屋逐巷的換命變得讓人麻木而失去理智。烏克蘭人不是擁有鋼鐵神經的勇士,隻是誰都很清楚既然走出了這一步,那麼如果落入斯大林的軍隊手中,屠城洗地就是免不了的了。

…………

“各部以師為單位,自行組織分散突圍。”

這是9月20日入夜時,蘇軍西南方麵軍司令巴格拉米揚中將通過無線電台最後下達的一道命令,這道命令,宣示著西南方麵軍成建製有組織的突圍嚐試中止了。

在波爾塔瓦被4萬德軍和十幾萬死戰不退的烏克蘭誌願者擋了四五天後,德國人逐步箍緊的鐵鉗一寸一寸地逼榨著巴格拉米揚的活動空間,讓他漸漸透不過氣來。自南麵全麵渡過寬闊的第聶伯河的德軍第10集團軍主力和第6集團軍1部穩固而堅定地磨碎蘇軍西南方麵軍一切阻擋的企圖,那種勢大力沉的打擊感就如同壓路機的碾筒,慢功細活,堅定有力。

至於巴格拉米揚的斷後部隊位置上,徹底解決了基輔市區的巷戰,並俘獲蘇軍第6集團軍殘部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中突擊力量最為淩厲的部隊之一,曼施坦因上將的裝甲集團軍群也就以再無後顧之憂的姿態和一日數百裏的速度狂飆追上了巴格拉米揚,然後數百輛4號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先鋒如同一把銳利的倭刀,直挺挺地捅進了巴格拉米揚的菊花。

一天之內,三麵戰線上戰死的蘇軍士兵超過了6萬人,集團軍層麵上的部隊組織徹底瓦解崩潰了。巴格拉米揚本人攜帶蘇軍第39集大約2個騎兵師的殘餘兵力當機立斷轉向正南方向,試圖繞過波爾塔瓦這一交通樞紐尋路撤退——由於道路不便,放棄了從波爾塔瓦正麵突圍的蘇軍不得不拋棄所有的坦克和輪式車輛,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原本被鄙視的、戰鬥力低下的騎兵師協同逃跑反而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最終在連續幾天野獸一樣的潛伏逃亡後,大約2.5萬名蘇軍士兵在巴格拉米揚的帶領下從德軍第10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阻擊部隊的結合部之間鑽了出去,因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也已經陷入蘇德兩軍的爭奪之中,巴格拉米揚不敢再前往那裏,隻能是拋棄大部分戰馬後沿著潰壩泛濫後的第聶伯河湖沼區繼續南下,最後居然也在沃斯裏夫卡一代逃出了德軍占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