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第一次寫,肯定有好多的坎坎離離要填,且寫作非一蹴而就之事,是要積跬步才可到千裏。而且文風還要有自己的特道自己藝術特怎麼好,但是還是想發上去看下大家的意見。。。仙俠自有仙俠所做之事。語言特sè更不可忽略。如果有覺得好的話,請支持一下,有什麼建議也都請大家多多提下,不必在乎輕言微詞。誠謝。————塞諸仙。
地未分,鴻蒙未判。有古卷有載初動之際,萬物乍萌之時。兩間人物俱無,喚為混沌。經六千歲,混沌中有半數為變化輕清者,聚而升騰也,喚作乾星卷謂之四象。又六千歲,混沌中餘數為變化重濁者,結而下凝也,喚作坤。有山火謂之五形。後經一萬兩千歲,固地牢,由生邊界。乾象降而坤形升。則為交合,四象五形相會,乃生人謂之三才。
自清濁分成,鴻蒙初判後禽三才乃是有靈有氣之物。是故人作耕,獸覓食,禽棲林。後俱感乾坤之造化無邊,風雲之變幻莫測,以為有神而地有地鬼。乃供蒼穹之大羅神仙,俸地俯之判官閻羅,羨綠野之仙蹤佛跡。唯三才之間不能睦處:地分立以來,鬥爭紛紛。人擒獸、禽而食;獸食人而傷禽;禽則以人、獸而為生,此之生生不息,爭爭不絕。大凡世間萬物,若得九竅者,皆可修行成仙成妖。是以三才無不規鑒地,識神辨鬼。尋仙的尋仙,覓神的覓神,拜鬼的拜鬼,一般修煉得道,獲身體潛藏之能勢,得地獨有之靈氣。一則可強善自身,但防不測。二則可盼不生不滅,與地共壽,不墜輪回之中。
三才之中,唯以人為萬物之先,以靈見長,善能執兵摯器,運機算謀,處處壓製獸類禽屬,因作三才之首。以為獸禽之屬為異種,一般二者修仙煉道,多是行妖作怪,為害世間,遂四處獵殺。是以獸禽二屬須得藏蹤匿跡,歸山宿洞。因擅攀爬飛躍,體強身厲,便有許多的獸禽潛息修煉,遂生山妖樹怪之屬。竟有些靈長者可化得人形,俱與常人無異。但有未化得人形者,壽可達數千歲。古卷喚之為洪荒遺種,竟大如山嶽川江,猛不可匹,吞牲啖畜,出沒無常,修道之人亦懼之。
自三才生成以來,此間海晏河清者一百二十歲。
大抵眾生喜鬥好爭,貪名奪利,不甘清平。俱想作人中至尊,得蒼生之膜拜,受萬物之朝擁,稱仙喚神。一時間修行道上修煉多如過江之鯽,更有者另辟道徑異道,在修煉之途行差踏錯,走入邊旁門者眾多。常人以魔道、鬼道稱之。因此時序間令大亂,禽道,妖道,獸道,魔道,鬼道,五逆道紛紛乘機聚攏生長茂盛,各司其道,乃兩兩抗衡。一時間,宇內六分,四海之間比前卻也無端生出許多災厄來。及此時,在浩大乾坤之內衍生出六道一,喚:
人道、禽道、妖道、獸道、魔道、鬼道。
卻不知。
人道、禽道、妖道、獸道、魔道、鬼道。
卻是一念,若論本來,純屬無有,若有來,取自人心。
遂有神撰手司馬相如,作一本《六道籙》,記錄六道諸般變化。上載有:夫六道也,禽道者,常棲於南方蓬萊仙林,以鳳凰為百靈之首;魔道者,多居北方陷空境。其稱尊者原是人道,姓林名長風,卻煉得個至邪至毒之軀,被喚作地魔,又自冕為菩提仙尊。
獸道者,卻是遍布五方五土,千山百林無不有其足跡,受麒麟管轄。妖道則長居於昆侖山,山有一得道的萬年巨靈猿,道行高深,詭異莫測,擁為萬妖之領。及至鬼道,暗居昆侖山背處,卻也是由人道中出,一般是踏入異途,煉得諸般異法,善能吸汙納垢,攝魂取魄,有許多異術。卻以一得道的老妮為尊,喚作上靈姑。
而明居於昆侖山向陽之地,即是人道也。一般是由諸多凡人,自胎體出,便隨師門陽,調和鉛汞,解得內中乾坤,學吸氣換神之功,得以脫胎換骨,喚作人中之仙。有一極者,姓馮名虛,字太清。煉得個辟邪鎮魔之軀,修煉界之人稱他為上清太仙。
又當時六道之外更有幾種當時被稱作不入三門六道的道術,諸如佛道:休糧守穀,六根清淨,無作無為,且一般是持齋戒立坐行,入定坐關之類。遁道:卻一般可以借五行之術,行山踏水,呼風喚雨,避火遁地,善逃離之術。相道:乃是些可以請仙扶鸞,問卜揲蓍,六爻熟諳,八卦能知地,善曉鬼神,排子午,列星辰,知曉過去未來事,善能知趨吉避凶,斷生言死之法。
故事卻在這昆侖山背陽交界之處起。
昆侖山山腳下有許多村鎮,曆來備受昆侖山的庇護。在向陽背界處,有一村,村人乃姓戚,村子就山腳而坐,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叫做清平村。同其他村子一般,都築有廟宇,廟宇內供俸著昆侖山上許多的妖神,以謝曆來受其庇佑之福。也都四時八節供花獻果,三大節氣無不以牲口相祭,因得清平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