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製度(1 / 2)

;

古代城池所建之地必是四通八達之地,但為了城池安全周邊卻是屏障重重。而瀾滄峽,就是青州城北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而且異常危險,隻需在山崖上埋伏數百士兵便能扼守此地,讓人空有兵力卻無施展之地。

這便是武大郎所安排的陽謀,其餘三麵都有梁山賊寇圍著,所以青州知府明知滄瀾峽有危險卻不得不走。當然肯定先行派出上百官兵翻山越嶺搶奪滄瀾峽的至高點,如果沒有賊寇埋伏便直接通過峽穀,如果有隻能冒險轉回,與賊寇硬拚,兩敗俱傷也好過死的不明不白。

在滄瀾峽等候的乃是解珍解寶兩兄弟,第一次出征青州城大敗而歸,還被追殺的如同喪家之犬,今ri當然要一雪前恥。因為滄瀾峽地勢太過險峻,明顯人都能看出此地最易埋伏,那便反其道而行,早在滄瀾峽另一麵將整個出口都挖上了坑,挖的還是深近十米的大坑,放好竹竿蓋好草席鋪好了砂石,一個兩個官兵通過不成問題,幾輛馬車一起必定掉落坑底,到時候再殺出讓他們前進無門必定隻能後退,到時候林衝哥哥早就率人封死了出路,除非官兵們能徒手爬上兩百米左右陡峭的山壁,否則必定無處可逃。

一切盡在不言中,官府的中堅力量一次ing讓林衝及解珍解寶兩兄弟給包了餃子,死了一半投降了一半,梁山方麵則無大礙,死了十來個兄弟,不得不這算一次大捷。

運氣最好的反倒是跟隨官府出城的地主商人,在城裏官兵們還顧著他們,一出城早就隨著知府大人狂奔,讓家大業大馬車多的商人地主們落在了後麵,被梁山大軍一圍,立刻投降,雖然被繳了身家財產,但好歹保下了命。

至此,梁山的戰略基本達成,控製了東京東路及東京西路的一半,也就是後世山東省的範圍,真正有資格與方臘他們並稱四大反王。

大堂,早已不在梁山泊上,但現任梁山首領卻全部聚集在一起,另外還有武大郎及手下幹將,此刻正穩穩的坐在一起討論梁山的未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此刻的梁山勢力已經不再是打家劫舍的山賊土匪,也不能再用以前的目光思考問題,尤其在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之後,梁山的一言一行已經代表著大半個京東東路、京東西路近百萬百姓的風向標。不按照口號的內容做,不需官府鎮壓,早就被憤怒的百姓給剁成碎片。

人多嘴雜、亂七八糟,讓一群土匪莽夫討論這個真是各自受罪,唯一能想到辦法的也隻有蔣敬、樂和、林衝等寥寥幾人,不過因為各自出身的關係,眼光實在不長遠,唯有按部就班仿照前朝的製度,可這不是武大郎和武鬆兩兄弟想要的。

“諸位兄弟,我等雖占有一席之位,但因為手下無治理人才,治下管理混亂,不適合百姓發展,也不利於梁山的壯大。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隻有建立完善的製度才能讓百姓安心生活,才會更堅定支持我等。既然眾兄弟想不到好的辦法,哥哥這便拋磚引玉,大夥一起探究探究。”吵鬧了許久也沒有對策,武大郎不得不起身發言,否則再吵下去不僅想不到辦法,還會影響兄弟們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