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九重,王山修真路也有九重,從最低級的貝葉壇守經童子開始,要經過梵音閣,金剛院,羯摩殿,無上瑜伽洞宅,無盡藏來宮,一路升到王堂,每一重都要淘汰十分之七八,其間不知道要熬過多麼漫長的歲月,葬送多少人的血淚和夢想。
即便是最終修成王之身,也未必能夠修成《根本大手印》。根本大手印有四禪二十七層,且不四王,四大王,據近幾代王堂主持中最厲害的大梵王也隻修到三禪境界的第五層,直至飛升也沒有窺探到根本大手印的最高境界——四禪。
——————————————————————————
若昧老人離開神劍峰羽人澗,禦空飛行,迤邐向西而去,此時正是仲秋季節,一路風景美不勝收,但是老人卻是兩道壽眉軒起,滿臉都是疑雲,絲毫沒有心情領略。
此一行名義上是去看望他的老友——當今王山主人寂滅王,實際上是肩負著無法言的使命。
十五年前那場正邪全麵大衝突,至今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雖然正派聯手將各路邪魔擊退,但是過程艱苦卓絕,險象環生,實非言語所能清楚的。
邪魔外道聯手圍攻正派領袖王山,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當時大家都以為魔教的目標是神劍峰,派出了眾多好手駐守在羽人澗周圍,準備跟魔教一決雌雄,沒想到對方調虎離山,出其不意,竟然會轉而進攻固若金湯,高手如雲的王山。
獅子王奮迅率領兩代大王急速回援,最終擊敗魔教聯軍,但是自己方麵也是損失慘重,死傷的高手有十幾個。
雖然魔教的死傷要多幾倍,但是銅牆鐵壁一般的王山,一度被對方攻入腹地,寂滅王帶領弟子不得已退入無盡藏洞窟,依靠中宅三關抵抗,這實在是王山開宗立派以來所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
大戰之後,神劍峰等正派大舉反攻,四處搜剿邪魔外道,而王山卻並沒有一人參與,仿佛元氣大傷,需要徹底的休養生息。這倒正應了當代王的名號,寂滅無聲。
不久,江湖上便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都是對王山不利的猜測,因為王山近十五年來一直是深自收斂,很少有弟子出現在江湖之中,所以也無從求證,這讓流言更加猖獗,甚至出寂滅王不敵魔教教主大孤神魔,已經身負重傷,不久就要圓寂的話來。
若昧自然不相信流言,寂滅王之所以率領弟子躲進無盡藏洞窟,一定是故意向魔教示弱,讓他們自以為得手,以便外援及時趕來將他們悉數殲滅,事實也正是這樣。
當時寂滅老友意氣風發,談笑風生,哪裏有一點受傷的跡象?
不過若昧老人還是不免心中打鼓,不知道之後的十多年裏老友為何如此消沉。心裏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到底那種擔憂還是壓製不下去,自我折磨了好多,最終還是忍耐不住,決定親自探望一番。
恰好近來神劍峰外圍山峰的下院接連出現出現了一些神秘人物,出了幾件蹊蹺事件,似乎是魔教所為,若昧便向掌門人請示,親自趕往王山商談聯手行動事宜,順便一探究竟,以便消釋心中疑惑。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鐵圍山,遠遠望到王山孤峰刺,高出雲表,猶如頂的柱子一般,不由得膽氣一壯,心中自然想到江湖中的一句切口諺語:賴何柱其間?唯我王山。”王山畢竟不同一般,即便是真的塌下來,它也頂得住。
若昧雖然跟寂滅王關係非常好,但是畢竟分屬兩派,自己又是作為神劍峰的使者來的,到了這裏也不便直接飛上山峰,越山門而不報,當即降下雲步,徑向山腳飛去。
忽然左手斜下方幾道亮光一閃而滅,若昧雖然沒有看清楚,但是憑直覺也知道那是劍光,心中暗想,王山周圍百裏方圓,全在鐵圍山的包圍之中,向來是王山的禁地,左下方的山穀相當荒僻,又不是什麼演練功夫的場地,怎麼會有劍光閃爍?
若昧心中好奇,便不急著去山門,轉而向左邊山穀飛去。到了近前一看,原來是幾個少年弟子在一片空地上麵練劍,年紀都在二十上下,應當是王山尚沒有正是入門的守經童子。
若昧對王山很熟悉,知道守經童子都在山對麵的貝葉壇,平時管教甚嚴,等閑不許隨便外出,不知道這幾個人為什麼會跑到山這地方來練劍?若是平時,若昧最喜歡這些弟子,一定多會看一會兒,瞧瞧其中有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興趣來了還會出麵指點幾下,隻是現在心事重重,全然不在於此,轉身就要走開。
就在這時,他忽然愣住了,重新扭轉頭去看。
果然不錯,他感到了一股殺氣傳過來,雖然還不夠強烈,卻是十分的寒冷,很顯然,對鬥的雙方仇怨極深,出手毫不留情。
這根本不是什麼訓練,而是你死我活的拚鬥。
若昧大感奇怪,仔細看時,場內有四個人在鬥,旁邊還站著兩個人,六個人全都穿著一樣的服裝,王山短袖緊身的淺藍sè童子裝,分明都是王山的守經童子,怎麼會像仇敵一樣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