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鑄劍世家(1 / 2)

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東麵緊鄰雲和、景寧,南連慶元縣,西邊則是福建浦城縣,北接遂昌、鬆陽兩縣。境內層巒疊嶂,溪流縱橫。又東臨溫州經濟開發區,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

龍泉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如南宋初期哥弟窯祖師,南宋著名學者葉適,北宋宰相何執中,香菇鼻祖吳三公等。

龍泉因劍而得名,憑瓷而生輝!龍泉市生產的龍泉寶劍,相傳創始於戰國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曆史。民間廣泛流傳著歐冶子鑄劍的故事。龍淵也是龍泉最初的名字。據傳有一次歐冶子汲水淬劍,忽然出現了紋”,七星鬥像,人們就將鑄劍的地方稱為“龍淵”,把劍稱為“七星龍淵劍。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淵名諱,便把改成

時至今泉鑄劍雖然大多數已經轉為工業化批量生產,但傳統的鑄劍術,仍在民間流傳。

夏空,炎熱無比。

在龍泉市郊區的一間老宅裏,正有節奏的傳出叮當叮當聲。這間老宅依山而建,以土為牆,大門的門框油漆早剝落,經過歲月摧殘,顯得破舊不堪。

門口的石階上,一個穿著白sè背心的七旬老人,手裏正拿著旱煙杆吧嗒吧嗒的吸著。他豎著耳朵,雙眼卻凝視著前方。待聽到門口傳出叮當聲節奏有變化的時候,他那張爬滿皺紋的臉,眼睛竟然好像要放出光來。他似乎很滿意的嗯了一聲,又繼續抽著他的旱煙。大門緊閉著,但破敗的木門後,隱隱有火光跳動。不時又見一個光著膀子的男子走動著。

一個健壯的中年男子,一身大汗淋漓,黝黑的皮膚上,冒著水珠。他左手捏著鐵鉗子,右手拿著一個鐵錘,正與他對麵稍顯年輕的男人,一人一錘敲打大鐵墩上被燒的通紅的鐵料。中年男子集中注視著,此時任何事都與他無關,時不時翻轉鐵料。他與對麵掄大錘的男子,來默契也是不錯,不管他左手如何動作,這節奏也能跟上,兩人配合的可謂衣無縫。鑄劍打鐵,上手師父與下手,雙方必定需要配合默契,才能打出一把好劍。而這種默契,自然是需要很長時間去培養。

在大鐵墩旁,是一個長形水槽,還有一個火爐。火爐上的火光時而猛烈,時而又勢了些。中年男人張了張嘴,汗如雨下,這汗水也要流進他的嘴裏。“快拉!”一聲猛喝,這手中落錘力量又增大幾分,手臂青筋一冒,他對麵的幫手也用力的敲了幾錘。

俗話“趁熱打鐵”,這打鐵鑄劍,是半會功夫也不能歇。一般人要想成為鑄劍師,沒有強壯的體魄是不行的。更別高級鑄劍師所要掌握的技巧。現在所的大師級鑄劍師,也寥寥無幾。如果有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老人家因為身體的緣故,體力遠遠沒有以前好。隻能將自己的記憶,傳給有賦的弟子。鑄劍大師鑄劍,更像是藝術家,不光是靠敲打鑄劍,不但要挑選好的材料,掌握好火候,更多的是經驗和靈感。往往一柄好劍出爐,所需要的和時間是無法想象的年磨一劍”之,雖然現今鑄劍未必真要用十年,但一柄上好的利劍,光打造、雕刻、粗磨細磨,直到劍成,花個三五個月也正常。

這爐上之火,似有靈一聲大喝後,呼呼的暴漲幾分,隱隱冒著青煙。掄大錘的男子,似笑非笑。“我的呐,您放過我吧。”一個聲音不適合的想起,聲音略帶沙啞。中年男子眼鏡一瞪,八字胡都要翹起來。他當當當的敲打著沒有話,過了一會兒才與他徒弟相繼停了錘。隻見他將暗紅sè的鐵條往旁邊的水槽一放,一聲,一股白煙冒起,彌漫周圍。

等白煙散去後,中年男子拿起毛巾擦著臉上和身上的汗水,走到風箱旁。我是不是可以走了。”一個二十歲上下的男孩站起,迫不及待的就要邁開步子。可第一步還沒落腳,就感覺身體有些輕飄飄。中年男子氣怒道:“沒出息的兔崽子,你想氣死老子嗎?讓你打劍你不好好學,連拉個風箱也不會。”邊著手中的毛巾就往男孩身上抽。

“別別別,救命啊,救命…二叔救我,哎呀!”被抽了幾下,痛得他直咧牙。那個年輕男子隻是笑著搖頭,他可沒法管,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經驗,不過隻是打人的不是現在這個人。男孩見二叔見死不救,不知哪來的力氣,一下掙脫了束縛,立馬竄到一邊。中年男子未及反應,本想好好教訓一下這子,卻想不到平時幹活偷懶,餓死也不動一下的兒子,竟然能從他手中逃脫。氣打一處來,他指著男孩罵道:“臭子,還敢逃,看我今不抽死你。”完就追上去,剛揚起手中的毛巾,男孩又竄到另一邊。“你來啊,你抽死我算了,抽死我我也不想幹這個。”這被汗水濕透的毛巾抽在身上,確實很痛。男孩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受夠了。

“你想成為鑄劍大師想瘋了,我不想幹,為什麼要我幹。你打死我好了。”男孩一臉硬氣,嘴裏不停著,腳步卻沒有停下。兩父子就在鑄劍房裏上演一場追逐戲。被追到就是一頓鞭打,他老子打了幾十年鐵,手勁足的很。雖然從沒少被抽,但這次,男孩可是鼓足勇氣,要與父親攤牌。他從來沒想過要成為鑄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