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山區後,劇組在縣城拍完最後幾組鏡頭,張凡宣告影片正式殺青。
一個月後,這部被張凡命名為《丁香花開》的電影在內地和香港分別上映,作為張凡在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後的第一部作品,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觀眾和電影人的目光。
張凡此時已經回到了香港,正陪著家人坐在電影院裏,家人們都很想看到這部關於講訴內地山區教育的影片。
影片開頭的畫麵是首都街上壯觀的自行車洪流,然後畫麵切換到首都師範學院的大門外,一個有些瘦弱單薄的女孩正抬頭打量著校門。她身穿碎花白底襯衫、略顯寬鬆的藍布長褲、腳下一雙款式簡單的黑布鞋,頭上梳著兩條麻花辮,顯得樸素而清秀,恬靜動人。
“哇~這個女仔好漂亮!”銀幕下的觀眾紛紛驚歎於陶惠敏的秀美,這樣的女孩放在香港肯定是難得一見的大美女了。
故事隨著她的入學由此展開。在她回憶起離家時的場景時,觀眾們也了解到了這個叫丁香的女孩來自內地西部山區的一個縣城,父母都是縣裏中學的老師,她的心願就是成為父母一樣的教育工作者。
大學生活是簡單而忙碌的,香港的觀眾也看到了這些內地學子的真實一麵。丁香和周圍的同學一樣,每在教室和圖書館裏孜孜不倦、如饑如渴地吸收著知識。閑暇的時候,他們探討著詩歌、散文,彈著吉它哼唱著鄧麗珺、劉文政、張嬙的歌曲。
劉華和梁偉是丁香的同班同學,阿華是京城人,父母都是高級幹部;阿偉是南方人,家裏屬於改革後第一批富起來的人。他們都喜歡上了溫柔善良的丁香,可丁香卻早已立下誓言,畢業後就回到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奮鬥終身,並不想過早涉及感情之事。
兩人隻能在心裏默默地關心、暗戀著這位美麗可愛的女孩。
畢業後,他們在火車站送別了丁香,各奔前程。阿華選擇留校任職,阿偉則回到了南方特區。
丁香回到了家鄉,主動申請去條件惡劣的大山裏做一名山村教師。母親舍不得女兒去山裏吃苦,父親卻表態支持她的行動。
坐著專程迎接她的牛車,走了二十多裏的山路,丁香來到了大山深處的青山村。饒是她早有準備,也震驚於這裏的艱苦環境,同時被震到的還有銀幕下的觀眾。他們驚呼山村的貧瘠,那一間間泥土壘砌的房屋,無法想象她一個弱女子如何在這裏生活。
丁香起初也有掉頭而去的念頭,不過,當村長安排她住進了村裏最好的一間房子,看到一個個熱情的村民給她送來平時舍不得吃的雞蛋、臘肉,還有那些孩子們一雙雙童真無邪的大眼睛時,丁香想起了自己的誓言,最終留了下來。
在村裏陳舊破敗的學校裏,丁香看著眼前大大四十來個學生yù哭無淚。學校之前的校長、也是唯一的老師,一個二十年前來到這裏的知青也因病返鄉了。現在,這些孩子的學習隻能全靠丁香一個人了。
丁香在村長和其他村民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村民們雖然貧窮,卻積極踴躍地為學校出力,他們修補教室,到山上砍來樹木動手打造門窗桌椅。看著簡陋卻嶄新的黑板、課桌、門窗,丁香深受感動。
為了給學生們籌集教材文具,她不僅花光了微薄的積蓄,還跑去鄉裏縣裏找相關部門求助。無奈地方上也缺乏這些物品,工作人員想方設法地給她解決了一部分。她又回家找父母幫忙,父母在學校發動學生回去翻出以前使用過的課本,終於湊齊了所需的用品。
丁香做通了村裏幾戶不願讓孩上學的村民工作,把他們的孩子帶回了教室。當她得知方圓附近還有不少因為家庭原因而失學在家的孩子後,毅然踏上了尋訪的道路。
她跋山涉水,不辭辛勞,甚至還經曆了各種各樣的危險,大山深處留下了她串串閃光的足跡。最後,學校裏又增加了二十多名學生。
看到這時,觀眾的眼眶濕潤了,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竟如此艱難,更難以想象丁香這般柔弱的女孩子,麵對這樣的艱苦困境會有這麼大的恒心和毅力。
心中放不下牽掛的阿華和阿偉來到山村看望丁香,他們不忍看到丁香待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希望她能接受自己的一番好意,去京城或南方生活。
丁香也為兩人的一片癡情所感動,他們無疑都是優秀的伴侶選擇。不過,她放不下這群孩子們,也放不下自己的心願,婉拒了他們的美意。
阿樺和阿偉在離去的途中相互埋怨,認為是對方的到來讓丁香無從選擇,都覺得隻有自己才是丁香最好的人選。他們貶低著對方,甚至還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最後兩人的友情也就此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