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清山上(1 / 3)

三清山,中國道教第一名山,總麵積達方公裏,被譽為西太平洋邊緣最美的花崗岩。三清山全體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山上石峰千姿百態,分為三清宮、玉京峰、西海岸、南清園四大景區。山中一年大約有個霧,雲霧使萬山千壑濃明淡滅、變幻莫測,尤其在rì出時分更是群峰競秀、氣象萬千。

三清山以絕驚世,峰巒"秀中藏秀、奇中出奇",奇峰怪石、古建石雕、虯鬆麗鵑晚霞、響雲蕩霧、神光蜃景、珠冰銀雪異美無比神、巨蟒出山、觀音賞曲惟妙惟肖。難怪會有遊客盛讚: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

如果江南多名山,這些絕美的景sè還不足以讓三清山獨樹一幟的話,那麼三清山本身所承載的文化特質卻足以讓其走上中國乃至世界自然景觀的神壇。

清道光癸未修《玉山縣誌》:“三清山在縣治北距城一百二十裏,高七百餘丈,周迥二百餘裏,界衢饒信三州之地。其山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巔。有方士羽化壇、老子宮觀,故名。”這些史料很明確的定義了三清山的姓名由來,甚至三清本身,都分別代表著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

相傳東晉升平年間,道教始祖葛洪與李尚書上三清山結廬煉丹,著書立,宣傳道教教義,至今山上還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尤其那口丹井,曆時一千餘載,依然終年不涸,其水汪冽味甘,被後人稱之為"仙井"。

這些古老的傳,都為這座江南名山增添了幾許神秘的氣息,當然,增添的更多的是人氣。

自從三清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後,當地旅遊局便對其進行了更完備、係統的開發,讓這座以名的仙山有了規模待遊客的可能。如今,三清山即使在淡季,每也要接待數以萬計的遊客。

三清觀,坐落在三清山主峰玉京峰上,為整個三清山景區的核心所在。然而,整個道觀並沒有繼承三清山的鍾靈毓秀和大氣磅礴,隻由幾間破落的石板房構成,顯得尤為寒酸,甚至連道觀牌匾上金sè的三清觀三字,似乎也因為年歲過久,顯得斑駁錯落。

雖然如此,三清觀作為景區的標誌觀是有駱驛不絕的遊人前來朝聖,隻是遊人看到三清觀前後的表情,對比顯得誇張了點,顯然三清觀與大家想象中的樣子,差距大了點。

這並不影響三清觀的斂財能力,畢竟沒有人知道在棧道、纜車修成之前,古人是怎麼才能到達這與世隔絕的玉京峰,又是怎麼樣才能建起千年不倒的三清觀的。遊客們大多樂善好施,在觀中上兩柱香、求一株簽,也足以養活廟裏懵懂無知的道士尼姑們了。

“施主,丹書符籙要不要,能清心養神,驅邪避凶。”一個充其量十四五歲的道士正站在三清觀前,不斷的向遊客們推銷自己的符籙。

姐,你看,好可愛的道士。”一對姐妹走了過來,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道士的符籙上,反而把目光聚焦在道士的臉上。

道士生得星目劍眉,雖然還,但眉宇中透露的靈氣還是十分吸引人,看這麵相,過不了幾年,道士便會變成一個英俊少年。可是現在,少年的容貌反而不如他的衣著來的吸引人:才十四五歲的身子,卻套了件極不合身的加大道士服,加上梳了個似是而非的道士頭,整個人顯得不倫不類;本來十四五歲還帶著稚氣的聲音,偏偏要故作老陳,裝作從業多年的資深道士,讓人看了有忍不住想笑的衝動。

“道士,你這桃符怎麼賣啊?”剛才那對姐妹中的妹妹問道,雖然是在問桃符的價格,但看樣子妹妹對道士本身比較感興趣,這邊捏捏他的臉,那邊又扯扯他寬大的道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