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長孫皇後來到李世民身邊,在他旁邊坐了下來,道:“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這些年陛下也一直在努力的證明自己,功績如何,下人也都看得到,但如果陛下現在自暴自棄,下人又該如何看待陛下?陛下這些年所做的事情,受的辛苦,不就全都白費了麼?”
李世民無法反駁什麼,心思急轉,道:“皇後,朕也不止是沒法麵對,還有其他原因。”
長孫皇後隻當李世民是托詞,拿出耐心來,問道:“那陛下倒是,有什麼其他原因?陛下今日要是不個明白,明日便得上朝去。”
“唉——”李世民長歎一聲,道:“四個字,內憂外患也。”
李世民憂愁道:“皇後,朕這幾日一直在反思。朕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才會讓自己的兒子,會決定造反。佑兒年紀那麼,如果是他自己想要造反,朕決計是不信的。他的身邊,肯定有人教唆。這個人不止是陰弘智,肯定還有跟他想法,處境一樣的人存在。這些人有多少,都是什麼身份?五姓七宗,有多少人與之有牽扯?朕都一無所知,這便是所謂的外患。”
“再內憂。”李世民唉聲歎氣,道:“皇後也看見了,齊州造反,朕想找一個去平叛的人都找不到,最後還得靠李牧這個孩子。他們固然是有考慮到佑兒身份的緣故,但何嚐不是在看朕的笑話?或者、”李世民停頓了一下,加重了些語氣,道:“想想他們的身份,朕實在沒法不懷疑,有人牽涉其中!”
長孫皇後怔了一下,道:“陛下是懷疑朝中有人勾結……?”
“朕不能不懷疑。”李世民正色道:“所以朕要等,朕要看看他們出什麼招。輔機再怎麼,朕也是相信,他不會與那群人牽扯到一起,所以朕讓輔機處理政務,是信任,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朕沒法完全相信其他任何人,就算魏征,朕也無法做到全信。”
這回,長孫皇後沒有反駁李世民。李世民的話,她是認可的。長孫氏與皇室因為她和李世民的關係,因為玄武門之變的關係,甚至因為已經被立為太子的李承乾的關係,利益早就捆綁的死死的了,任何人都可能造反,長孫無忌絕對不會造反。長孫氏的所有榮光,全都是依附皇室得來的,隻有維護皇室,長孫氏才能繼續保有現在的殊榮。
按照李世民的法,他做出這種選擇,確實是情理之中。
沉默了一會兒,長孫皇後問道:“那陛下,打算什麼時候露麵?總不能一直不上朝吧?”
“用不了太久了。”李世民今日又收到李牧的一封飛鴿傳書,知道他已經快抵達齊州了。他剛剛就在看地圖,在心中盤算著,李牧得需要多少日子班師回朝。
李世民的‘策上將’可不是叫假的,他的軍事素養是極高的。在各方的訊息彙聚到他這兒之後,即便沒有親臨戰場,他也能大致推算出戰爭的走向。
“等李牧那邊打起來,什麼魑魅魍魎都會現身的。朕的刀已經磨好了,一個也跑不掉。”
長孫皇後不再勸了。
她從李世民的態度能看出來,李世民已經早就謀算好了。在沒有收網之前,怎麼勸,都是於事無補。作為大唐的皇後,她不能像是農家婦人一樣,因為意見不和,就與自己的夫君耍性子。既然李世民已經有所計劃,而她又挑不出什麼錯處的情況下,她的選擇是怎麼幫自己的夫君,達到他的目的。
“陛下、”長孫皇後猶豫半晌,出自己的想法:“如果陛下信任臣妾,臣妾也可幫陛下看一些奏折。”
“哦?”李世民非常意外,自他登基之後,記憶中這還是頭一次,長孫皇後涉及朝廷事務。雖然在他登基之前,長孫皇後並不是沒參與過大事,像是玄武門的事情,長孫皇後就參與了不少。但登基之後,為了顧全大局,也是為了避嫌,她遇到這些事情,都是刻意躲避的。
這次會出頭,李世民也明白,完全是因為長孫無忌。長孫皇後所擔憂的,還是長孫氏的勢力過於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