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佛教啊,固然是帝王統治百姓的一個好工具,但是也不過是愚民的手段而已。陛下應明白一個道理,那便是百姓不可欺。”
“佛,便是欺騙麼”
“不一定完全是欺騙,但一定有虛偽。”
李世民皺眉“哪裏虛偽”
“粗淺的例子就不了,就這我佛慈悲,不忍殺生吧。”
“這有什麼問題”
李牧笑了笑,道“佛經裏曾記載一個故事,來表現佛之大能。佛陀曾言道,一碗水裏有無數眾生,而這些眾生就是一方世界。因此有詩讚曰,佛觀一瓢水,四萬八千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但臣想問一句,佛陀喝水麼”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
“我佛慈悲,當不殺生。而一瓢水之中,孕育無數生靈。佛喝水,即殺生,殺生之佛,也能算佛麼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麼”
李世民笑了起來,道“你是總有得可,論狡辯之術,你可謂下無雙了。但是,道也未必都是好的,你為何就喜歡呢”
“臣也不是盡喜歡道,臣隻是喜歡道的這種思想、”停頓了一下,李牧又道“或者精神。”
“臣剛剛了半,也不知明白沒有,臣想告訴陛下的是,若按照佛教的思想行事,可以做到更好的控製已有的資源,但其實是不能創造新的價值的。因為佛教的思想,本身就不具備道家的那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道教則不同,道,便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道士不斷地鑽研各種道,會讓道發展得更好,更深。就這醫術,古今的史書上,記載頗多,好多道士都是很好的大夫。他們的道,便是這醫術。”
“臣相對更喜歡道家,是因為臣也是一個這樣的人。臣喜歡遇到問題,迎難而上的人。臣也喜歡,能解決問題的人。能在一個擅長的領域,孜孜不倦鑽研的人,不管是任何領域。這也是臣先前與孔祭酒、魏公交惡,後來又緩和的緣故。他們都是執著的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執著,便沒有什麼對錯了。”
“如今大唐百廢待興,百姓遠遠談不到安居樂業,還不到需要利用佛教教化世間的時候。現在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道,因為可想而知,必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臣不是希望朝野之間,全然都是道士,但臣希望朝野之間,能養成一種風氣,那便是遇到問題,不要逃避,迎難而上,隻要有不斷嚐試,不怕失敗的心,問題總有一能夠解決。但若是逃避的想法,把問題一拖再拖,一留再留,便永遠不會進步了。大唐的盛世景象,也會越拖越遠,甚至永遠看不到了。”
李世民目光如炬,盯住李牧,道“你這是讓朕,親道而遠佛麼”
李牧輕輕搖頭,道“臣豈敢教陛下如何做事,臣隻是想給陛下一個建議。佛也好,道也好,不過是帝王手中的工具而已。工具,是用來使用的,而不可為之所累。今下之寺廟,已到了動搖國本的程度。新政若想推行,必得抑佛。這就像是打鐵,需要大錘的時候,上大錘,需要錘的時候,上錘。隻要把東西打出來了,過程,便不是很重要了。”
李世民頷首“朕明白了,不過皇後那邊,你還是需要去解釋。”
“臣這就去”李牧著,便要行禮告退,忽然門口處傳來聲音“不必了,臣妾已然聽到了。”
李牧轉過身來行禮,長孫皇後將他攙扶起來,道“李牧,本宮過來,可不是興師問罪來的。你做的事情,是為了大唐的社稷江山,為陛下承擔惡名,本宮是來謝你來了。你剛剛的那一番言論,我也聽到了多半。字字句句,都非常有道理。你這般年歲,能把事情想得如此通透,真可當得才二字了。”
“謝皇後謬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