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的內容非常簡單,投降,獻金,高昌王室遷回長安安置,得好聽,其實就是類似於頡利的待遇,然而頡利是東突厥的王,他能夠得到大將軍的禮遇,而高昌王室麼,不用也是差點成色,真安置的話,能類比侯爵就已經很不錯了。
鞠智盛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鞠文泰不在侯君集手中,他連猶豫都不會猶豫,直接就會把信使給砍了,然後做困獸之鬥。等到西突厥的騎兵過來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他分析的一點兒也不錯,突厥人是遊牧民族,住在城池不習慣。頡利算是突厥可汗之中,比較喜歡城池的人了,所以他營建了定襄,但也因此,導致了東突厥的沒落。馬背上的民族,下了馬背就等於是在自殺。
退一步,哪怕肆葉護想住在城池裏。他也不會選擇高昌,越往東,氣候約好,草木越豐美,他斷然不會費這麼大的勁兒,從一個沙漠,搬到一個沙漠,若真是這樣,高昌幾百年前就覆滅了。
高昌的位置,就像是一塊雞肋。國羨慕它有來往的客商,能夠聞聞肉味兒,而對於大國來,誰會為它廢心?若是白得還可以,打仗麼,好像就沒意思了。
而對於西突厥的來去如風,大唐就不一樣了。若是大唐得了高昌,高昌就不是付出一些錢糧能夠擺平的事情了。
對於鞠智盛來,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龍椅。雖然西突厥是胡人,但是他們大體能讓鞠氏繼續坐穩高昌王的位置;唐朝雖然為同族,但崇尚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可不一定會允許鞠氏還能統治高昌。但對於高昌人民來,加入富裕的唐朝要比加入西突厥要有利的多。畢竟唐朝可以給他們援助,而西突厥隻會向他們索要貢賦。
可是作為統治者,鞠氏父子怎麼會在意百姓的死活呢?
但是如今,鞠文泰被俘虜,他是高昌王,也是他的父親,該如何決斷,鞠智盛犯難了起來。
“王子!”
鞠和,在高昌位居宰輔,在朝堂之內,類比大唐長孫無忌,地位超然。也是鞠文泰的堂兄弟,可代表王室。
“昔年楚漢爭霸時,西楚霸王項羽,捉到了漢王劉邦的父親,逼迫劉邦現身,欲與之決戰。劉邦言道,項羽,你我本是兄弟,今日恩斷,你便想烹殺我的父親。你枉為人也,畜生也!好,既然你已經決斷,那你便煮吧,煮熟時,別忘分我一杯羹湯!隨即劉邦便撥馬而走,頭也沒回一下。”
鞠智盛臉色微變,卻沒有作聲,靜靜地聽著鞠和繼續。
“眾人看向項羽,等待他的決斷。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也言道,吾兒不孝,項王,你烹了我吧。但項羽卻,你子無情,但項羽不能無義,遂放還了劉老太公。”
話到這兒,眾人大致上已經明白了鞠和的意思,鞠智盛掩麵哭泣道:“我如何能夠忍心,那是我的父王啊!”
鞠和帶著百官跪下:“王子,高昌國危在旦夕之間,請王子顧全大局。高昌十餘萬百姓的性命重要,還是王上一人的性命重要,王子可好生決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