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錯,李牧要做的,正是火藥。
火藥作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地位與重要性自不必多言。火藥的準確誕生時間,卻很少有人知道,史料中記載,直到晚唐的時候,才有類似‘火藥’的東西在煉丹術中產生,而真正把火藥用於實戰,則是宋朝的事情了。
所以,李牧現在‘發明’出火藥,絕對是前無古人的事情。
火藥的配方,在李牧上學的年代,早已經不是秘密了,初中的化學課就有它的配方,主要的成分有三種,木炭,硝石和硫磺,比例為十五份硝石,三份木炭和兩份硫磺,這樣可以得到威力最大的黑火藥。但這個配比,是經過上千年的演變,逐漸試驗得出的,曆史上的黑火藥配方並不統一,有六二一的比例,也有四二一的比例,與材料的純度以及氣候都有關係。
製作黑火藥的這三種材料,都不難得到。木炭自不必,有木頭的地方,就可以有木炭。而另外兩種材料,硝石和硫磺,自然界中也有不少,隻是稍微麻煩一些罷了。
硝石在中國的利用是非常早的,早在在春秋戰國時已用做醫藥。最初的硝石采集很麻煩,自然界中的硝石存在於土壤中含氮有機物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後、氧化成硝酸後與土壤中的鉀素化合而成的。秋高氣爽的季節,它會呈鹽花狀析出來,覆蓋在地麵、牆腳,百姓稱之為地霜。特別是在豬圈、馬廄、廁所附近的牆角尤多。
懂得此道的人會掃取這種含硝的土塊,置於桶內,加水浸泡。經過濾後,將濾液熬煮或曬幹,就得到硝石結晶。最早製取硝石的方法,乃是大夫所創,目的是製藥。而後來煉丹術興起,則多是用來煉丹了。
煉丹術大興之後,方士很重視硝石,不斷摸索它的性質,它是“感海鹵之氣所生,乃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為水,柔潤五金,製煉八石,雖大丹亦不舍此”。
在東漢問世的中國早期丹經《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硝石因其“以火燒之,紫青煙起”的特性,被方士認為是仙人之物,故而珍之重之,在南北朝往後,凡方士煉丹,無不以硝石入爐,消耗就更大了。民間采集的硝石不夠使用,隻能想其他的辦法。
沒有什麼能阻擋方士煉丹的熱情,終於讓他們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近乎使用不盡的硝石來源,這個來源便是鹽湖。在鹽湖周圍,會有大量的硝石析出,作為一種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的良藥,絲綢之路上也是很受歡迎的商品。在來往於駱駝穀的商隊中,就有不少是販賣藥材的,想得到並不困難。
而硫磺,就更加簡單了。硫磺石主要產自於火山口附近,或者曾是火山的地方。駱駝穀的周遭,李牧觀察過了,千萬年前,這裏就是一座活火山,否則無法解釋四周突兀的山脊,在這裏必有硫磺石礦,找準了礦的所在,隨便挖根本就用不了。
木炭就更好辦了,每晚上駱駝穀都要升起篝火,不但是為了商隊準備的,這也是拜火教的一種儀式。隻需要在升篝火的時候,順便燒炭就可以了,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