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從袖子裏拿出準備好的奏折,便要呈給李世民,李世民擺了下手,道“朕不必看,你直接當著百官的麵講,不妥之處,集思廣益。”
“這……”長孫衝猶豫了一下,應了下來。
他把奏折打開,道“新政第一條,四海之內莫非王土,下所有土地,皆歸朝廷所有,皆歸大唐皇帝陛下所有,大唐皇帝陛下擁有最終處置權。”
這是李牧過,群臣無人有異議。
“新政第二條廢除均田製。改為承包製。土地分為三類,其一,口糧田,無分男女,出生即授田,人均十畝,死後還田,無需繳稅,不可買賣。其二,租田。人均最高四十畝,收取所獲一成為租,朝廷定價收購兩成所獲為‘公糧’,剩餘可隨意支配。租田可轉租,需到官府備案,轉租後,原租戶不再享有租田優惠。其三,承包田。口糧田,租田之外可為承包田,需核定資格。要求一,承包之田隻能用於耕種,不可做他用。要求二,承包之田有最低產量,達不到產量者,罰稅。連續三年達不到產量者,撤銷承包資格。要求三,承包田與賦稅田不同,除收取所獲成為稅賦,朝廷定價收購二成為‘公糧’外,需多繳納一成稅賦,多收一成公糧。”
這一段的信息量就比較大了,長孫衝話音剛落,魏征便提出了質疑“原來的均田製乃是人均二十畝永業田,口分田八十畝,新政縮減了一半,這是對百姓好麼?”
長孫衝顯然已經想到了可能出現的質疑,所以絲毫不見慌亂,從容答道“從前的均田製,乃是在男丁二十歲後,官府才予以授田,之前二十年無著落。並且女子不受田,這樣弊端很多,比如若一家沒有生出男丁,就意味著這家人沒有田地,若是戶主死亡,剩下一個孤寡的老婦人和幾個女兒,這幾個人都麵臨著無地的窘境。甚至,很多百姓生出女兒來,因為不能分到田地,還要養活她們,而把這些女兒掐死。孤陰不長,孤陽不生,久而久之,男多而女少,如何繁衍後代?”
“而恩師之新政,則極大改善了此類問題。如今經曆了隋末大亂,連年的征戰,再遇兩河水患,民間人口達至低點。若想休養生息,沒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談。那麼,如何才能刺激人口增長呢?恩師給出了解決辦法,凡人丁,無論男女,出生即授田,也就是,隻要多生出一個孩子,就有一份田地。雖隻有十畝,但也足夠口糧,不要忘了,這十畝田是不要任何賦稅的。孩子在幼的時候,是吃不了那麼多糧食的,多出來的糧食,則可補貼成年人,富裕家庭。而在孩子長大之後,男丁租田,女子嫁人,也不用擔心不夠吃穿。”長孫衝著,忍不住讚歎“如此善政,也唯有我的恩師才能想出來了!”
魏征又問“那公糧是怎麼回事?所謂一成稅賦,又如何裁定?所種作物不同,又怎麼?”
大唐技師@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