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馬屁之道(2 / 3)

一絲怒氣從長孫無忌眼眸中閃過,但他沒有發作出來,反而是笑了,道:“此言有理,今時今日,誰若把你當成毛頭子,也是朽木一根了。”

李牧哈哈大笑了起來,道:“不過我相信,諸公是不會害我的,我這些話,也不是給諸公聽,是給那些隻能躲在人後,慣用人伎倆的人聽的。我要再次申明,李牧不是不允許有敵人,也不會做用盡手段去鏟除異己的事情。我喜歡魏公這樣可敬的對手,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各憑本事,贏了認,敗了也認。”

“陛下不是了麼,往後大唐要做到諸事有法可依,下緣法而治。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咱們都遵紀守法,按規矩來。最好誰都別跳出規矩,要是打開了這個籠子,我怕我控製不住自己,到時候一個不心把誰搞死了,傳將出去,該怪我手重,欺負人了。”

見李牧話語中又藏了機鋒,長孫無忌擔心他引起眾怒,隻好替他往回兜著,插科打諢道:“李牧的意思,我聽明白了,他就是,大家不要做一些人之舉。李牧啊,你放心好了,絕不會再有了。這一次陛下龍顏大怒,要不是仰仗你在陛下麵前周旋幫襯,差點數萬人性命不保,這教訓還不夠麼?隻要是不傻,心裏都有數了。”

李牧見長孫無忌在把話往回拉,也順勢道:“國舅得對也不對,我是盡了一些綿薄之力。但究其根本,還是我們的陛下聖明。其實我早已看出來,陛下出要夷滅三族的話之後,心裏也是有些後悔了。畢竟百姓何辜?陛下是難得的有道明君,如何能不明白這些道理呢?隻是沒有台階下罷了,我看出來了,適當的時候給了陛下一個台階,這事兒也就順下來了,甚至不惜大修律法,試問古今帝王,有幾人能做到?若陛下昏庸,給了台階他也不下,數萬無辜百姓還是要死。歸根結底,還是陛下聖明啊!”

這一記堪稱教科書一般的馬屁,邏輯嚴謹,讓人反駁不得。眾人心中哪怕不十分認同,也都出聲附和。

李牧越越感慨,歎息一聲,道:“話到了此處,諸公也不要厭煩,我就多兩句,絕非教,個人一點感慨而已。”

“就像這次的事情,諸公中很多人,都覺得陛下似乎過分了一些,但諸公不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換作你是陛下,能不生氣麼?陛下登基以來,勵精圖治,休養生息,輕徭薄賦、你們可能都不知道,在我執掌內帑之前,陛下的三餐都沒有一絲葷腥,每三日,才能吃到一次肉。這是我親眼所見呐,諸公幾日吃一次肉?相較之下,不覺慚愧麼?”

“但就是這樣的陛下,他努力的去做了一個皇帝應該做的所有事情,卻不能得到應有的擁戴與尊重,反而卻招來了刺客——當然,這次的刺客是殺我的,我心裏有數,可對陛下來,刺客就是來殺他的,他豈能不氣?”

“出了事之後,沒有一個人敢於擔待此事,站出來從中調和,陛下豈能不失望?身為人臣,理應為國家分憂,為陛下分憂,若是陛下需要人出力的時候,所有臣子都沒有一個頂用的,那陛下要臣子做什麼?若為人臣,而不能為陛下分憂,屍位素餐,空占其位,碌碌而無為——我覺得,此人就有一些恬不知恥了。”

王珪垂著頭,默然不語,心中惴惴,他不覺得李牧這話是隨便,難道這是陛下授意,在點我的呢麼?方才陛下走的時候,沒有追究王誌斷舌的事情,難不成是想讓我自己請辭,保留一份顏麵麼?

李牧還在繼續:“……而且,身為帝王,陛下也有自己的苦楚啊!作為人臣,咱們得理解陛下。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就這看戲吧。諸公也都知道,我在平康坊開了一個戲園子,正在上演《竇娥冤》。這戲呀,挺長的,一演不完,要分作好幾。陛下很喜歡《竇娥冤》,但他卻沒法像普通百姓一樣,每到了點兒就過去看。但他是皇帝呀,皇帝有批閱不完的奏折,他要是放著奏折不管,起居注上頭寫那麼兩筆,他就成了昏君了。這公平嗎?皇帝也是人,想看個戲都不行嗎?不行!因為他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