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隋煬帝亡魂不遠,陛下可還記得,當年隋煬帝是如何為了成就一己之功業,讓萬民陷於水火之中,以至於群雄並起,亡國隻在旦夕間?”
李牧越越激動,李世民也不得不正色起來。他本來沒想到這麼多,也沒想這麼深,但經過李牧這樣一,他無法否認,李牧得是對的。
且不別的,僅李牧一個人,便在兩之內,連續動搖了他的意誌。由此可見,此例不可開,開,則無法止。
“此言大善,朕記住了。”
李牧長出了口氣,又道:“臣真的怕陛下不認可臣的話,若陛下不認可,下麵的話,臣也沒必要了。”
李世民徹底正經了起來,道:“你且,朕聽著呢。”
“陛下,臣以為,隻有保障了百姓對自己奮鬥得來的財產屬於他們自己,百姓們,才有為了好的生活而努力的動力。陛下,臣早就過,饒舜就是饒舜,無法致君於饒舜。同樣,饒舜之民,也無法教百姓做到。隻能是百姓自己想去做到,才能成就饒舜之世。作為一個成功的郡王,光有‘明’,是絕對不夠的。”
“臣諫言陛下設立內務府,並且以目前的方式運作,正是想要找一條路出來。”
“陛下可知道訂單?”
李世民點頭,道:“朕最近常常聽。”
“陛下,訂單,便是臣所使用的一個辦法。”這是李牧早就想的話,一直沒找到機會,今總算是能一吐為快了:“陛下,木頭在山裏,一文錢不值,隻能用來燒柴。但工部現在要做貞觀犁,需要木頭。於是,臣下了一批訂單。有人接了這批訂單,他們就會去伐木,伐木需要用人,商人會給工錢,運木需要用人,馬夫還能賺一筆,需要用車,還得造車的能賺錢,需要買馬,馬販能賺錢。運到長安加工,木匠能賺錢。他們把貞觀犁的零件做好了,工部收購了這一批零件,做成了貞觀犁,賣給種地的農夫,農夫因此能多種十畝地,頭一年,他們為了給犁錢,或許不會掙錢,但是第二年,他們把犁錢還了,還多了土地,他們就會賺錢。”
“而陛下會因此多出很多商稅,農稅等。陛下發現了麼?內務府不過是下了一批訂單,就有很多人因此得益。他們還會非常高興,因為他們付出得到了回報,能養家,能糊口。他們的動力,源自於此。”
“但若不用這種方式呢?”
“陛下可以試想一下,沒有內務府,不下訂單。陛下征發徭役,規定各道各府,必須得征發足夠的青壯進山伐木,然後運到長安,再征發工匠們去做。倒是不用花錢,但陛下真的省下了麼?”
“徭役哪有不死人的?且把這事放在一邊,不給錢的徭役,給錢的一份工,陛下覺得作為百姓,他會一樣對待麼?”
“真這樣做了,陛下得到的貞觀犁的零件,也必然都是劣質的。如此一來,如何開墾更多的土地?”
李牧得嘴皮子都發燙了,口幹舌燥,自己倒了一杯酒潤喉,最後總結道:“總之,臣以為,自私是人的本性和動力。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陛下也改變不了,隻能因勢利導。畢竟這下人,無法做到像臣這樣,大公無私,視金錢如糞土,重情義如性命……”
又來了!
李世民聽了李牧的長篇大論,正要誇獎幾句,忽然聽到這幾句話,瞬間把所有的氛圍都破壞了。
這子怎麼就不能多正經一會兒呢?
他是裝的吧,能一以貫之的裝,也不能算是裝吧。但他不是裝的,明顯就是兩個人的樣子,難不成是腦疾影響,神魂錯亂了?
李世民想不通,但他知道現在該怎麼做。
他伸手指了指門。
李牧閉上了嘴巴,蹲下來,往地上一躺。
“臣滾了!”
一圈,一圈,滾出了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