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從宮門出來,騎上馬,回想剛剛與李世民之間的對話。
其實穿越之後,真正開始融入大唐這個社會環境之後,很多人給李牧的感覺,都與原來看或者電視劇中的形象不太一樣。
就拿李世民來吧。
與李世民相關電視劇選取的時間段,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隋末唐初,典型例子《隋唐英雄傳》,裏麵的李世民十幾歲到二十幾歲,不是主角,形象大概就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少帥’的感覺。
接著就是玄武門之變之前,重點講述的是李世民與李淵的父子之間,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的兄弟之間的糾葛。
再往後,就是李承乾和李泰長大了,兄弟倆爭奪皇位。李世民怎麼痛苦,怎麼難受,最後無奈廢除太子等等。
還有一些視角特殊的,是寫武則的。武則怎麼入宮,怎麼得寵,怎麼被打入冷宮,再怎麼跟李治勾搭上,李世民死了之後不到一年,倆人就舊情複燃……視角放在這裏的電視劇,編劇的內心似乎不怎麼純潔。
這幾個時間段,基本上貫穿了李世民的一生。唯獨顯得比較空的一段,就是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登基,到李承乾和李泰長大之後,二人爭奪皇位,這一段時期。
也就是李牧穿越過來的這段時期。
之前李牧參與設定《大唐群俠傳》背景的時候,還特意查閱過一些資料。從資料中,看到過一些前後矛盾的記載。
比方,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
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之後,立刻就被立為皇太子,足見喜愛。而且李淵最終沒有奮起反擊,據傳也是因為李承乾。《舊唐書》記載,李承乾資聰穎,所以才會被李淵賜名承乾,意為,承繼皇業,總領乾坤。
但後來為何會達到密謀造反的程度?史書記載就不甚詳細了。
而李泰和李承乾兩兄弟,作為一奶同胞。《舊唐書》中也有記載,兄弟兩個曾非常友愛。李承乾從來不曾作出要危害弟弟的事情,而李泰也從來沒有奪皇位的意思。長孫皇後生病,兄弟倆一個求道,一個拜佛,誠心為母親祈禱,看不出一點不睦的跡象。
但是在長孫皇後去世之後,事情發生了轉變。
長孫皇後去世後,李承乾瘸了。怎麼瘸的,史書記載不詳。第二年,李泰開始編寫《括地誌》,這是一個轉折點,為了編寫《括地誌》,李泰在府內設館,其意味已與當年策府相當了,隻不過一個是文,一個是武。兄弟倆也徹底撕破臉,李承乾派人刺殺李泰,李泰也糾集百官上書,再無緩和的餘地。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記載不詳。
而李牧穿越過來的時間段,正是這個“記載不詳”的時間段。他眼睛裏看到人物,也不是史書記載的冷冰冰的字句,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李世民年三十二,他是一個明君,但也沒什麼架子,他會主動去臣子的府邸探望。會對沒見過的東西好奇,占便宜也會高興,見到討厭的人吃癟也會偷笑,他是一個鮮活的人。
魏征也不像電視劇中的人設那樣,完全是一個正麵的人物。他做的事情,也有他的出發點,他在意的利益。
這個時代的所謂忠臣,相比忠於朝廷,更加忠於的是自己的家族。
這些事情,在後世的史書中都看不到。因為一個朝代的曆史,是這個朝代覆滅之後,下一個朝代書寫的。曆史這個東西,親曆者都搞不清楚,何況幾百年後的人了?所以史書上的東西,其實和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因為誰也不知道當時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點李牧是深以為然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猝死之前經曆的一件事。某他在刷視頻,看到不少人留言“99年的事情兜不住了”/“別瞎,忘了99年簽署的保密協議了麼?”
作為一個經曆了99年的人,在李牧的記憶中,99年除了傳世界末日傳得嚇人之外,沒有任何出奇的地方。
但是在二十年後的互聯網上,不少00後,甚至經曆了99年的90後,80後,看到這樣的話,也會好奇地問,99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僅僅二十年而已,親曆者都開始懷疑自己。
何況隔了一個朝代的人,整理前朝的史書了?其中幾分真假,可信度恐怕隻能是隨機了。
李牧不知道自己親曆的大唐,是否是後世的大唐。或許,這個大唐,因為他的穿越產生“蝴蝶效應”,變得不一樣了。他隻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事情,以自己的親身經曆,作為判斷。穿越這件事本身就非常奇怪、無法解釋,他不想用眼前鮮活的生命,去對照史書中那些冷冰冰的文字。